怡 梦
【事件】 河南漯河现校方组织千余名考生祭拜“文曲星”
【观点】 此举既有失现代教育之旨,又有违传统文化的本意
每年春夏之交,随着高考的临近,全国各地的考生和家长求笔仙、问风水的消息都层出不穷,而今年在河南漯河,更有奇闻传出,竟有校方组织千余名考生祭拜“文曲星”。这样的活动成了考生考前“必修”,不仅是现代教育的歧途,也是对民间传统的误读。
据报道,祭拜当天千余名考生在当地的“许慎文化园”向有“文曲星”之称的先贤许慎敬献花篮、净手上香、三鞠躬、跪拜许愿,并在许愿树上系了象征心愿的黄丝带。看完这一系列煞有介事的“祭礼”,笔者不禁有点糊涂,这究竟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祭拜仪式?上香、跪拜似是古人祈福禳灾之礼,而献花、鞠躬的礼仪属于现代文明,在树上系黄丝带则起源于西方,意在盼望离人早归。自古以来,无论人与人、人与神、人与逝者之间,“礼”本是一种相互关系的确认,每一种外在表达所对应的内在指向是固定的,而该校独创的杂糅“祭礼”,实则是内里价值的空洞和盲目,想来“文曲星”承受如此不伦不类的祭拜也是惊诧莫名。
更令人瞠目的是,这千余名前来祭拜的考生乃是校方经过“德、智、体”全面考查选拔出来的“尖子生”。据说“文曲星”是掌管“科甲功名”的星宿,科举制度已废除一个多世纪,且不说本应退休的“文曲星”愿不愿意管这闲事,单说这“尖子生”、“普通生”同为备考的莘莘学子,在神的面前竟也人为地被分出三六九等,校方意欲向考生输送何种教育观和求学观呢?是否“尖子生”属于特等阶层?是否“考取名校”便是“科甲中举”?成为教育唯一的意义和归宿?勤勉复习、平常心应试是考生的本职,营造良好的考前氛围是校方的本分,祭拜一举名为给考生减压,实则向他们灌输了无数混乱的价值观,不但世俗功利,而且效果堪忧。
有如此怪事,还是因为一些人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信仰有所误读。在民间文化话语体系中,观音菩萨、财神、灶王这些神话“偶像”供人迎、请、拜以求得好运,今天已更多属于一种民俗,这样的民俗显然并不宜于直接照搬进以传播科学文化为己任的校园。另外,在一定意义上,“文曲星”与以上那些神话“偶像”还有所不同,在不同时代、地域有不同的代表,比如范仲淹、文天祥,其在所处历史阶段皆是文艺界的翘楚,政治上也颇有作为。“文曲星”其实可以视为掌管文艺的“行业神”,而“行业神”本来不是“神”,它的代表如酒中“杜康”、医中“华佗”、武中“关羽”,是行业凝聚力与生命力的象征。文明发展至今天,我们去观瞻以铭记先贤没有问题,但在高考上祈求“保佑”,则让人哭笑不得。
以此观之,河南漯河上演的这出拜“文曲星”的考前大戏,既有失现代教育之旨,又有违传统文化的本意。若真有什么非拜不可的对象,笔者听说,护士学校会组织毕业生在南丁格尔画像前宣誓,这是一个符合现代教育观的纪念仪式,有助于学生坚定人生信念、树立远大理想,值得借鉴。千万别“病急乱投医”,动辄上千人去求什么高中名校,笔者都替“文曲星”感到压力山大。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