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让更多艺术人才走向世界舞台

  核心提示: 核心阅读 中国文艺走向更大舞台,给今天的艺术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认真审视中国艺术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国际机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真正在世界舞台唱...

核心阅读

中国文艺走向更大舞台,给今天的艺术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我们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认真审视中国艺术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国际机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真正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声音的艺术人才,一定兼具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能以作品为媒介,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随着文明交流互鉴的不断深化,中华文化日益走向世界,呼唤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国文艺走向更大舞台,给今天的艺术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准确把握世界艺术发展变革趋势,以开阔的国际视野、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认真审视中国艺术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国际机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更多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人才,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既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在舞蹈领域,我们拥有内蕴中华传统美学意境的中国古典舞、体现多民族文化风情的民族民间舞;在戏剧领域,我们拥有300多个扎根民间土壤、唱腔表演风格迥异的戏曲剧种;此外,我们还拥有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书法、国画等。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艺术形态,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创造。与之相关联的中国艺术教育,自然有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禀赋。从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深厚的中华美学精神、独特的民族艺术样式,到众多经典艺术作品、典型艺术教育案例、代表性的艺术家教育家,可以说,拥有这些强力支撑,中国艺术教育才能屹立于世界舞台。

在今天这样一个不同文化交融交汇的时代,真正能在世界舞台唱响中国声音的艺术人才,一定兼具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开阔的国际视野。他们不仅熟悉人类艺术史,了解世界艺术发展动态,关注不同国家艺术的文化差异,理解艺术所承载的文明价值,而且能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对中华文化精髓有深刻理解,通过自己的研究、创作、表演,传播中华文化和中国艺术之美,在世界艺术领域自觉树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从这种文化自信出发,我们的艺术教育应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通过既反映中国立场又为国际艺术界所理解和接受的理念主张,让世界同行更好了解发展中的中国艺术、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艺术,提升我们的原创能力、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例如,在解读中国戏曲实践、构建中国戏曲理论上,中国艺术院校还可以发挥更多引领作用,加强对戏曲艺术理论的总结梳理和传播展示,进一步研究阐发中国戏曲表演理论体系,形成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戏曲艺术学术成果,为构建世界认同的戏曲艺术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在高水平开放合作中,推动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我所在的北京舞蹈学院从国外聘请顶尖芭蕾舞者、知名音乐剧导演等担任学院教授,并且面向全球招聘国际标准舞系主任,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希望在未来3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通过大师课、拔尖人才实验班、经典剧目教学、示范性身训指导、原创剧目创排、国际交流等多种手段,让一些国际一流艺术家全职参与学院工作,将他们的从艺经验、对世界艺术发展前沿的洞察、对艺术人才培养的思考,传递给国内同行和学院师生。

不独北京舞蹈学院,近年来许多中国艺术院校都参与到艺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来,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方面不断推进。这其中既包括完善学科专业布局,与全球知名艺术高校和教育平台共同探索课程设计,共建课程、共建专业、共享师资,增加师生高水平国际交流机会;也包括敏锐捕捉国际艺术教育资源,培育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和专业管理人才,聘任国外一流专家,发挥国际人才在国际视野、艺术资源上的独特优势;还包括提升艺术创新成果的国际转化规模、转化效率,积极与国际一流院校、院团及机构开展艺术创作实践,举办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文化活动等。

主动参与和创建世界艺术人才合作平台,是近年来中国艺术教育界的有益探索。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中国音乐学院联合世界数十所顶级音乐院校发起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长单位,中国戏曲学院发起成立中国戏曲教育联盟,等等,就是其中代表。北京舞蹈学院创办国际舞蹈论坛,主办“一带一路”民族传统舞蹈展演,创建北京国际舞蹈院校芭蕾舞邀请赛——这一赛事已举办8届,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选手参加。

以作品为媒介,赢得跨文化的广泛共鸣

上世纪30年代,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国外演出成为西方戏剧界的轰动事件,受到西方艺术家高度关注。而今,在中国不断走向世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艺术家积极探索中国故事国际传播、中国艺术世界呈现的方式方法。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无论是通过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细节展示的中国式浪漫,还是凝结在一片雪花之上的“一起向未来”理念,精彩中国故事频频出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与灵动活力。

类似这样的艺术交流与艺术实践为培养国际化艺术人才提供了优秀案例,需要我们从中提炼可资借鉴的经验。今天,我们的艺术人才应当在中西合璧、交融互通中拿出真正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以作品为媒介,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从而赢得跨文化的广泛共鸣。

从芭蕾舞民族化历程中走来的舞蹈家赵汝蘅,带领中央芭蕾舞团创排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先后在国内外演出逾500场。这部舞剧融合了中国民族民间舞、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本土文化与外来艺术的融汇之作,既为芭蕾艺术发展开辟道路,又带给国外观众新颖独特的审美感受。戏曲艺术家李树建主演的豫剧新编历史剧《程婴救孤》,已在国内外演出2000余场。除表演、音乐、舞美等方面的大胆创新,该剧的成功主要在于深入挖掘原著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内核,让国外观众感受中华民族积淀深厚的精神风范。事实证明,这种精神内核和精神风范具有超越国界的普遍意义,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理解。

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的艺术人才还要能将中国审美旨趣和当代社会相结合,创新艺术表达的手段方法,积极适应艺术传播的新变化。中国戏曲学院张火丁教授在国外成功演出京剧程派经典作品《锁麟囊》《白蛇传》,从项目策划到具体执行都有自觉的传播意识,精心选取能够代表中华美学精神的经典剧目,依托受众熟悉的媒体、高校学者和艺术家进行跨文化解读,吸引了国外观众。近年来,以“中国红扇飞舞在伦敦塔桥”视频获得1亿多播放量、380万点赞的北京舞蹈学院教师马蛟龙,穿上中国传统服饰在法国地标建筑前演奏古筝的95后年轻人彭静旋等,显示出了年轻一代艺术人才的自信朝气。他们以更灵活、更接地气、更深入海外受众日常生活的方式,让人们更好亲近和领略中国艺术。

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人才培养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待广大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化对艺术教育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高水平的艺术教育托举艺术人才,让艺术人才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12日 20 版)


                                                                      (编辑 王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