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勍
玉雕作为华夏文明最古老的雕刻艺术之一,历经千年依然焕发着永恒的生命力。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种中,先民们不断发掘玉石之美,并赋予其深厚的人文内涵,用智慧雕琢出一件件精彩绝伦的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这些价值无限的瑰宝,既是天地灵气的凝结,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在玉雕艺术领域里,任何一件堪称卓越的作品,都必然蕴含着大师们匠心独具的五大基本元素,即:形、韵、图腾图案、质地、技艺。
一、形之韵律
形在玉雕作品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件玉雕作品的好坏优劣,型的塑造是否准确?型的表达是否符合作者创意主题?作品入世后是否能够与受众者产生共鸣等等,均是玉雕创作伊始便需着重考量的关键要素。从商周雄浑简练的线条,到明清流畅婉约弧度,再到当代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每一道曲线的转折都暗合东方美学的呼吸节奏。当代玉雕大师既遵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古训,又巧妙融入现代以画入技的美学,让传统形制与当代视觉语言在玉石表面达成微妙平衡。在玉雕里,线条的曲直、形状的方圆,决定了作品的外在轮廓与基本风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时尚界流行趋势便能洞悉形状与线条的影响力,当下流行的特定形状和线条,映射出的是当代人们的思想状态与审美取向。玉雕创作亦如此,只有顺应时代审美、巧妙运用形状和线条,方能让作品贴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二、韵之律动
韵体现为玉雕作品与鉴赏者、收藏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与共鸣。一件具有神韵的上乘玉雕,能够激发鉴赏和收藏者体内多巴胺的分泌,使其从中获得愉悦与快感。它或许是作品传递出的宁静祥和,或许是灵动活泼的气息,这种无形却能深切感知的韵味,赋予了玉雕鲜活的生命力,让玉本身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情感的寄托与载体。 顶级玉雕作品往往具有穿透时空的感染力,无论是指尖抚过良渚玉琮的神秘纹路,还是目光凝固在乾隆工白玉观音的慈悲眉宇,那种跨越千年的情感震颤依然能够扣动欣赏者心弦。这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对话,使玉雕成为连接古今的情感媒介。
三、图腾密码
图腾图案承载着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精神思想的高度凝聚。大到一个国家,会有象征国家形象与精神的图案,小至个人,往往也拥有钟爱的图腾,代表着自身独特的精神世界。从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到汉代玉璧的谷纹,再到现代每个时代都在玉石上镌刻着独特的文明密码。现代玉雕大师在继承传统纹样的同时,更创造性地将水墨意境、抽象构成等艺术语言熔铸其中。在玉雕作品中,图腾图案蕴含着无尽深意,远超文字和普通语言的表达范畴。优秀的创作者往往能够巧妙融入图腾图案,将自身的精神理念、文化认知注入其中,使作品成为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的纽带。
四、玉质天成
"玉不琢,不成器"的古训道出了材质与工艺的辩证关系。和田籽料的温润如脂,翡翠的冰透莹洁,不同的玉质特性决定着艺术表达的边界。质地:质地直接关联着产品的品质与价值,对于玉雕而言,质地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位优秀的玉雕师,必定将选料视为重中之重。玉石质地的优劣,如细腻程度、色泽纯净度、透明度等,不仅决定了作品的初始品质,更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作品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只有精准把握玉石质地特性,才能因材施艺,雕琢出契合材料特质的佳作。
五、技近乎道
从史前制玉的"他山之石"到现代数控精雕,技艺的演进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文明进步史。技艺:技艺堪称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玉雕传承的核心所在。人类凭借独特的技艺,将玉石从原始材料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技艺传承,形成了风格各异的玉雕艺术。从雕刻手法到打磨工艺,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前人的智慧与经验。通过对技艺的判断,能够直观了解一件玉雕作品是否具备深厚的传承价值,是否承载着玉雕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
综上所述,五大基本元素如同五行相生,共同构成了评判玉雕作品的根本依据。在机械复制时代,手工玉雕的温度感更显珍贵——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东方哲学"格物致知"精神的当代演绎。唯有全面掌握并巧妙运用这五个元素,玉雕创作者方能不断提升自身设计高度,雕琢出更具收藏价值、值得代代传承的玉雕精品,推动玉雕艺术在新时代持续焕发光彩 。
(编辑 王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