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浅谈书法创新的方向

  核心提示:浅谈书法创新的方向...

浅谈书法创新的方向

 

 

作者:张克鹏

 

  近年来,尽管书届高层领导一再呼吁书法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但至今书坛上那股不切实际的书法创新,则有增无减。

当这种现象刺激和损伤到公众的审美心理时,笔者不得不无奈地叹息。这些投机取巧的书法创新作品,其面貌与正宗书法大相迥异:或曰现代书法,或曰流行书风,或曰书画同源,或曰推陈出新。所谓的传统书法,则被他们挤得大显旁落!让那些只知道在书案上下功夫的人,猛抬头,顿感目瞪口呆!许多人毕生精力难以夺得的桂冠戴到了别人的头上。

笔者认为:斯风若久住,必大害书界!故述一孔之见,仅作参考。

在传统的基础上求变,是书法创新的基础

纵观历史上成就卓著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在继承前人传统书法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中国书史之祖钟繇不恃才而“鬼”、不恃才而“怪”、不恃才而“歪”、在熟的基础上生巧、在巧的基础上出“神”。其“少时入抱犊山学书,与魏太祖、邯郸浮、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议用笔法。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其胸尽青而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乃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故知非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繇从前人那里,真正悟出了用笔的“神道”,由此繇笔更妙。

晋·卫夫人,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女书法家。唐·张怀瑾《书断》品其书传云:“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婉然若树,穆若清风。”其少好学,早以钟繇为师,善隶书。其曰:“随世所学,观摩钟繇,遂历多载。”可见卫夫人的成就与继承前人的书写章法是分部开的。

而后,王羲之父子多临钟体。张旭、怀素、颜真卿、黄庭坚亦吸收了钟体之长。

古人是这样,近代、现代以及当代有成就的书法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明代沈周、吴宽、王鏊三位书法名家即是例证。其中,沈周的行楷是在黄庭坚的书风基础上形成的;吴宽的行楷出自苏轼;王鏊的行草取法唐晋,而后形成自己清劲、峭挺的风格。

还有明末清初的傅山,弱冠学晋、唐人的楷法,后得赵孟兆页、董其昌墨迹,临仿能够乱真,傅拙是在颜拙的基础上形成的。

清朝末年的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更是传统功力深厚啊!

时下,一些急功近利者,耐不住在传统碑帖上下功夫。说什么书法无需从楷书入手,勿需在线条、结构上讲究。传言书法可以离开传统,去随心臆造。其实,这种理论很可怕。这等于让农民割断耕耘直接收获,让建筑工不筑房基直造高楼啊。

字体线条的神韵,是书法创新的灵魂

有人称:“字不怪,‘专家’不爱。”许多作品从笔画的起、止、运行到字体的结构,明显带有生疏和无奈,线条更没有质感和美感可谈。可“专家”却说,从熟到生,是书法的另一种境界。“生”表明了书家的用笔有思想,整幅作品有情感在流动。当时笔者甚感不解。最终“专家”说了一句:“回家后,再临一下帖!”待临帖后,“专家”却吃了一惊,连连摇头说:“俗了!”几位年轻书家顿感茫然和困惑。

究其原因,错在“专家”的误导上。是因为“生”,不是在熟的基础上生出的“巧”,不仅笔画变化无度,更无质感。因此,字体的神韵自然难以显现出来。所以,“专家”在观摩作品时,不能只观其形而不见其实,这样是要误人子弟的。还有一种现象是企图借形掩实,以所谓的“流行书风”、“现代书法”、“书画同源”等外在的形式来掩盖书法线条的质感和字体的神韵。一句话,企图以花取胜的现象只能凑效一时,不能凑效一世啊!因书家的功底不实,获奖后,尝到“形式美”的甜头,就丢弃了原来的那点功夫。结果,几年后,展也入不了了,奖更获不到了,自然大惑不解。这说明:形式书风是害人的,流行书风也是害人的。有的书家为了跟风,一会儿把字写得臃肿无比,一会儿写得瘦若河虾,一会儿写得特宽特扁,一会儿又写得特细特长、伸胳膊蹬腿。但是,若凭真功夫崭露头角,这些年又确实很难,因为上边的评委,总是强调形式的东西多一点,传统的东西少一点。仅此,是否也应引起评委们的某些思考呢?笔者认为,书家只有打好扎实的基础,练就书法基本功,才有资格谈形式美。否则只能是有睛而无神。

书法忌笔画上的露,更讲究整体上的精气神。读先贤大作,发现亦有“伸胳膊蹬腿”般的变化。如:岳飞、黄庭坚、董其昌、王铎、毛泽东、于佑任、潘天寿等人的书法。然而,为了展示一种气势,他们在伸和蹬的过程中,不仅在其“度”上把握得体,更在其线条上呈现出书法的质感和美感。实则不可同日而语啊!

适应时代的审美心理,是书法创新的必走之路

不同的时代,人们会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心理。只有代表了时代的精、气、神和时代典型的特征,才有可能被那个时代推为至美或精美。

王羲之身为连年战乱,哀鸿遍野时期的一员,自然也极度渴望和平与统一。正是在这种心理呼唤下产生的时代特征,促使他的书法《兰亭序》、《姨母帖》、《初月帖》均具有气脉相连,酣畅淋漓,和谐统一,雅俗共赏的特点。

颜真卿是任平原太守时,闻名于世的。安禄山起兵范阳,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唐朝尽力。因其生活在逆臣乱国,社稷不稳的年代,他那种为国担忧的心情及平乱灭贼、一生忠烈怀壮的英雄气概,导致其书法有了端庄劲美,气势雄魂的特点。

探寻当代书法创新的路子,首先要摸清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当代人们的心理正处在一种和谐的探索状态。纯粹的优美,只能满足大众人的审美心理,而审美层面较高的人,其心理则趋向抽象美。因此,当代书法创新的路子,应该是优美加抽象美的完美结合。既要有形式上的美,又要有文化内含上的美。

因此,书法必须按其规律发展,先有基础,再有创新。只要有了一定的基本功,线条才能出现质感,字体才能出现神韵。那种主张割断传统功夫,以所谓的现代书法和书法美术化的侥幸心理,只能是玩玩而已。


                           (编辑 周强)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