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感恩那一抔黄土,挥洒出多少代人的希望;怀念那一抔黄土,拉着记忆久远的绳线。如若麦田不再有布谷声声、麦浪飞舞,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否还会憨笑如昨?脑海中的“老农民”,有时不是“他人”,而是“另一个自己”。
老农民:心灵的守望者
(作者: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高二(5)班)
董嘉慧
《老农民》剧终了,看完最后一集,我泣不成声……
我并非一集一集连续的看,只是每天吃饭的时候看上一会儿,即便这样,每次观看后也总能让我热泪盈眶。而拨动心灵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电视的画面让我想起了那老家的山、水,以及浓浓的乡情。
我不是一个完全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家那个仍守着长满菜苗小院的姥姥,都曾在小小的村落中长大,吃井里的水,割地里的菜,背山而居,闻鸡鸣起。
年少的成长时光中,经常听他们讲述春耕秋收的岁月,缅怀那折下树枝放牛羊、背着镰刀割猪草的一去不复返的生活片段。我常在夏天回到那个承载着一代代人生命重量的黄土地,感受流水般的日子印在这仍然未遭侵袭的耕田中的影子,因为自来水还没有到这里,空调和暖气也没有到这里……一口大锅,几只粗糙泛灰的瓷碗,砖与石搭起的猪圈,土坯质的矮房,这些画面被我安放在记忆深处的角落里,时时牵挂,不禁留恋。
在城市喧嚣的嗡嗡声中,我经常会忘了泥土的味道,忘记了屋檐下黑白相间的鸟儿筑起的巢,忘记了几根松松垮垮的电线,从村子中穿过,让乡间的夜晚亮起了几处欢笑,让贪玩儿的小伙伴们在“藏猫”的游戏中多了一份胆量。
有人说《老农民》是一部出色的影视作品,说我们好久没有在电视上看到麦浪了,我们很少看到农民们拿着锄头耕种了,我们不知道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但是这部剧又一次告诉了我们那被我们遗忘的过往。
与之相比,乡村爱情之类的题材剧显得有些片面和漂浮,农民的生活难道就只是说着乡村的俏皮话,各种惹是生非和家长里短吗?《老农民》这部剧讲述的是农村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农村一点一滴的变迁:以牛大胆为代表的麦香村村民,从他们年轻,有着足够的精神头干活,甚至还为着儿女情长耍着性子,一直到他们花白了头发,看着子辈发展,孙辈出生,是一个人生命中的精神代代传承的缩影。在这些小事串联起的矛盾和圆满中,起伏着时代带给他们前进路上的磕磕绊绊,但他们却是幸福的。
从打土豪分田地,到解放后成立的互助组、合作社,再到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割资本主义尾巴”、再到借地种粮、包产到户……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历史课本中每一页纸、每一段话后面真实的故事,而每个历史进程中都满是农民不想忍饥挨饿的“折腾”和渴望过上好日子的期盼。
在那干涸的土地和金色翻滚的麦浪交替转换画面之际,在农家的炕桌上野菜饼子和白面馒头的鲜明对比中,我强烈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不易,更相信农村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那个穿着打补丁衣裤、踩着地望着天,一辈子手握沙土带着乡亲们奔向好日子的牛大胆,那张粗糙的、被火热的太阳晒红的古铜脸上布满的皱纹,那副站在麦田中亲切地凝视着麦穗的表情,无不打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妈妈总说看到牛大胆的形象会想起我舅舅。舅舅在村子里的小学校当体育老师,但是他始终没有放下地里的活计,家里几口人的地都是他种着。每日放学后或学校放假,舅舅总是要到地里忙活,拔草施肥、春播秋收,累的腰都弯了。妈妈劝他歇歇别再种地了。舅舅总说他“舍不得”把土地扔了。到现在舅舅还牵着一头毛驴,依然在地头劳作着。
妈妈告诉我,舅舅舍不得的不仅是土地,还有对土地依恋的情结。还说要是他们村子里有一个像牛大胆这样的领头人,村民的生活会更好了。
我觉得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能从电视里的画面联想起银屏外的生活,故事主人公的遭遇可以唤起人们往昔岁月的集体记忆,观众可以在电视情节的微小片段中找到自己曾经熟悉的影子,那应该这部作品就是极好的。所以,我喜欢《老农民》这部电视剧,更喜欢电视剧里清新的泥土味和朴实真挚的村风乡情。
(编辑 侯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