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诗意的碰撞
——简评中国诗歌春晚与华语诗歌春晚之异同
新年伊始的1月7日,受第十届中国诗歌春晚组委会之邀,笔者到天桥剧场线下观摩了第十届中国诗歌春晚演出。回眸2023年之前,线上或线下看的几场中国诗歌春晚和华语诗歌春晚演出,发现二者风格各有异同,各有竞争。
A,从主题看。中国诗歌春晚着重按农历年份作为主题 ,比如2024年中国诗歌春晚以“龙马精神,诗酒年华”为主旨,并有“梅报五福春"“诗酒趁年华"“远方醉未央”“龙马卫家园”四个篇章,显得主题相对宽泛。而华语诗歌春晚主题则往往相对比较集中于某一点。比如,2021年举办的 ”仰望星空——2021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西安分会场”,分三个篇章“红船起航”、“春满神州”、“丝路畅想”,以演绎主题;2021年华语诗歌春晚,除在西安设有分会场外,在山西、青海、浙江及海外多地分会场晚会,聚焦了建党百年的话题。
笔者以为,年年岁 岁花相似,诗歌春晚年年办,要办出特色,每年的主题要凝炼出特色,要善于以小见大,将主题相对集中。
B,从形式看,中国诗歌春晚吟诵的古诗词较多,晚会选的诗歌多讲究格律。这也难怪。中国诗歌春晚最早是从纪念屈原的端午诗会演变而来的,楚辞、李白、杜甫等诗词占了相当份量。中国诗歌春晚从2015年首度打出旗织后,古格律诗词占有不少份量,现代诗相对较少。比如,从2024中国诗歌春晚节目单看,弘扬传统格律诗,有隋源朗诵演绎的《诗经.蒹葭》,还有其他演员朗诵或演唱的《青玉案·元夕》《西厢记》《木兰辞》等。屈金星创作的序章《龙凤颂》,也基本是按古诗格律写就的。
而华语诗歌春晚,倡导的则是现代诗词形式,不追求古代诗词格律。晚会只选现代诗作品,朗诵或表演更显得有自由放飞度,时代感更强些。时代在发展,对传统文化要继承,但传统文化需要融入现代氛围,才能发扬光大,反映时代特色。目前,现代诗歌之所以受到青睐,就是因为不囿于格律束缚,可自由放飞诗意情感。
诗是用有节律的语言来组织意象的一种文学形式,简言之,也可以说是有节奏感的话语。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诗是作者对自身情感的表达。这种情感,来自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或是自身工作和生活的体验。诗作只有来源于生活,以诗行记录岁月,记录生活,才更能反映时代,打动观众或读者。所以说,诗歌晚会选的诗,形式不必千篇一律,可以现代诗与古体诗交错演绎。比如,2024年中国诗歌春晚,观众反映比较好的,恰恰是不讲格律的几个节目。
C,从内容上看,无论是中国诗歌春晚还是华语诗歌春晚,内容要尽量扣紧时代,俱进生活。缺乏生活,与观众缺乏共鸣的晚会,是难以留住观众的。
2023年2月5日晚播出的丝绸之路国际诗歌春晚,将“一带一路”新时代话题做了一期诗歌晚会,从内容到形式,引起海內外观众很好的反响。古长安作为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时代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的发起地。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春晚,以诗情画意展示丝绸之路文化的延绵,此内容富有新意。又如,2022年2月,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在中国春节期间盛大启幕,第八届中国诗歌春晚马上启动冬奥会系列诗歌朗诵,其新诗其创意,为开幕前奏曲增添了诗意的音符。朗诵家隋源朗诵的开篇新诗《与冰雪的激情约会》,在懂华语的运动员中广泛传诵。第十届中国诗歌春晚,引起观众共鸣的节目,也恰恰是诸如《老有老的骄傲》《母亲》《北京,我们的北京》等这类紧贴生活,内容新颖的节目。据悉,2024年华语诗歌春晚拟推出的重头戏之一,华语诗歌海峡元宵晚会。海峡春晚以“血脉相连”“海峡波涛”“回归之声”等三个篇章聚焦两岸统一话题的内容,值得期待。
传统文化与现代诗意相碰撞,相融合,才有助于中国诗意放出光芒,走向远方。
(写于2024年1月8日)
附注:王谨,笔名梅仁,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文学评论家,作家,诗人。
连江州(左)王谨(中)马金星(右)在诗歌春晚现场合影。
(执行主编 马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