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文化自觉与国民幸福...
胡政平
文化自觉是国民幸福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有了文化自觉虽然不一定就有国民幸福,但如果没有文化自觉,就很难说实现了国民幸福。幸福固然需要物质基础、制度保障、社会和生态条件,但如果没有主体的自觉,幸福就失去精神支撑,就无法认识幸福,无法感受幸福,无法确认幸福。
一、幸福角度的文化自觉,源自对幸福的正确认识
对幸福的正确认识是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文化自信,包括对幸福的存在、主体、内容、来源、结构等的认知。第一,幸福是存在的,我们相信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幸福的增进是社会进步的实质。无论作为人生价值来提倡,还是作为恒久话题来讨论,或是作为人生目标来追求,都说明幸福是存在的,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第二,幸福的主体是人,只有人才能感受幸福、创造幸福,因此,幸福是以人为本的。幸福的载体是人的整个生活,而不是短暂的快乐或感官刺激。快乐不等于幸福,快乐能够有意而成功地去追求,幸福则不能,功利地追求幸福并不能保证得到幸福。第三,幸福是全民的,即国民幸福,不仅仅是个体的幸福,幸福既贯穿于人的整个生活,也贯穿于全体人的生活。全体人的幸福和个体人的幸福互相依赖、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全民幸福即国民幸福。第四,幸福的内容包括满意和满足的成分,如果一个人从根本上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就谈不上幸福。幸福需要愿望的阙如,或者至少把愿望限制在最小限度,因为,幸福需要的是满足,而不是贪得无厌。第五,幸福来源于劳动,幸福不是外在赐予的,而是人生活的内在追求。追求不是冥想,而是行为,是人的劳动,应尊重和发挥劳动人民的创造,在创造中探索幸福之路。因为劳动是人的本质特征,真正的幸福只能由人自己创造。第六,幸福是由多种元素有机构成、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人既不是单纯的精神存在,也不是单纯的物质存在,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
二、国民幸福的实现程度,就是文化自觉的现实基础
幸福角度的文化自觉,就是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基础的文化自觉的具体体现。人首先是物质的人,所以,幸福的第一基础是支撑人存在的现实物质条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就没有幸福可言。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团结和依靠人民,在发展物质文明这个关系国民幸福的第一基础上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瞩目成就。国民幸福的物质基础雄厚了,但成就与问题同在。目前,在经济建设方面,影响国民幸福的最大问题是共同富裕的问题亟待破解,两极分化必须正视,没有公平的物质利益分配,国民就谈不上幸福。国民幸福需要物质基础,但物质基础不是幸福本身,只有通过提高文化自觉才能克服这些困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任重道远。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迫切需要有效保障。如果国民对自己利益的代表没有选举权,对关于自己幸福基础的事情没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就谈不上幸福。人民当家作主本身就是幸福的重要条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更是幸福的保障。
物质是幸福的根本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当最低程度的生存条件得到满足后,决定性的因素便不再是物质的,而是人的精神,即世界观和心态。人的存在需要精神支撑,精神是人身份认同的基础,人的皈依之所,人生存的意义所在。因此,幸福的实现还需要重要的精神家园。就社会条件而言,目前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才强国;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创新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人既是社会的产物,也是自然的产物。如果人看不到蓝天,听不到鸟语,闻不到花香,喝不到干净水,吃不到无污染的食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幸福就只能是一种观念。如果脱离自然,社会将不复存在,自然也不复存在,幸福当然就不存在。具有文化自觉的人,必然是自然生态的保护者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基于文化自觉的文化自信、心灵自由、文化创造是幸福必不可少的内容。人因文化自觉而自信,因文化自信而有创造,因文化创造而有幸福。因此,没有文化,就没有幸福,没有自觉,就无法认识和感受幸福。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根据,无论你的文化多么优秀,没有自觉,买椟还珠,焉有自信。文化自觉是自由的内涵,无论自由有多少定义,自由是人的自由,确定了人的主体性,然后才能讨论人的自由,人未成人,自由焉附。文化自觉是创造的前提,自觉不到“我”的使命,自觉不到人类的创造,就谈不上创造。(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总编,研究员)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