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鸿
一代宗师吴昌硕
提及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绕不过去的是一代宗师吴昌硕。
吴昌硕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吴昌硕高山仰止的存在,令后人敬畏且难以逾越!
一、艺术风格:独具风格自成体系
笔法:融入石鼓文笔法与“篆籀”意韵,苍劲老辣,笔力雄健,藏锋、露锋、逆锋运用自如,拙而不滞,浑然天成。
气韵:作品气韵生动,活力四射。绘画作品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曲直、构图的虚实疏密、物像的动静结合等手法,表现出自然万物的生命力和美感。其书法作品也一样讲究气韵的贯通,通过运笔的节奏和韵律,表现出情感的变化和流动。
色彩:大胆运用大红、大绿等浓丽色彩,画面对比强烈却又和谐统一。
吴昌硕的创作既自由奔放,又遵循法度,在规范中彰显个性;兼顾细节与整体,以细腻笔触营造大气磅礴的大美艺术境界,独具风格、自成体系 。
二、艺术理念:书画同源,画气不画形
在艺术理念上,吴昌硕强调“书画同源”、“画气不画形”,注重作品中内在精神气质的传达,追求一种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艺术境界,认为绘画应抒发画家的真情实感和内在气质,而非仅仅追求外在形态的逼真,对后世画家的创作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导画家更加注重作品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 吴昌硕认为艺术创作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素材。他曾说:“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流正变。尝以刻印之法移而写花,虽未能似,粗解其意。”他将对自然的观察和体悟融入到绘画创作中,比如他画的竹子,是在对自然中竹子的形态、神韵进行细致观察后,通过艺术加工表现出来,使其作品充满了自然生机与活力。 吴昌硕深知书法与绘画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书画同源”。他曾言:“画与篆法可合并,深思力索一意唯孤行。”在创作中,他将书法的笔法、笔势、笔意融入绘画,使绘画线条更具表现力和韵律感。如他以篆书笔法画梅枝,以草书笔法画藤蔓,让画面线条富有变化和节奏感,体现了书法与绘画在笔墨运用上的相通之处。 吴昌硕在艺术审美上追求古拙、质朴的风格。他说过:“学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进,似我者死。”他主张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品要具有古朴、醇厚的韵味,反对刻意雕琢和华而不实。其作品中的构图、用笔、用墨等都体现了这种古拙之美。
三、艺术成就:承上启下、高山仰止
吴昌硕在诗、书、画、印四个领域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书法,以石鼓文最为精妙,线条凝练、结体古朴;绘画,题材广泛,花卉、蔬果等皆能信手拈来且独具神韵;篆刻,刀法雄浑苍劲,章法奇崛,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上承八大山人、石涛等明清画家的传统,下启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等近现代书画艺术大家,是近现代写意花鸟画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为继承与推动中国书画艺术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高山仰止,宗师地位无法撼动。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