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耕 牛 韩 延 祥 近 照 韩延祥,1963年诞生于山东青州的书香世家。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恰似一片丰沃的土壤,为其艺术的萌芽与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幼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便对写字画...
耕 牛
韩 延 祥 近 照
韩延祥,1963年诞生于山东青州的书香世家。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积淀,恰似一片丰沃的土壤,为其艺术的萌芽与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幼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他便对写字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家族中经年累月的文化浸润,更是让这份热爱如深埋地下的种子,在时光的滋养下,逐渐生根发芽,愈发深沉。
韩延祥《韩氏家训》书法四条屏 正文共320字 180㎝x49㎝X4 庚子正月初九 仿古宣纸
在警校学习期间,不同于常规认知,该校专门设有系统的书法课程,为学员们打开艺术修养之门。蒯宪先生作为韩延祥班级的书法老师,以其专业且悉心的指导,引领学生们深入书法艺术殿堂。韩延祥在书法课程学习中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与勤奋,他主攻章草书法,同时广泛涉猎隶书、篆书,对《圣教序》以及楷书等书体也进行深入研习 。他对章草书法刻苦钻研与独特领悟,在书法毕业展中脱颖而出,斩获最高奖一等奖。章草作为书法体系中极具特色的书体,源于汉代隶书的草写,保留了隶书的波磔笔法,同时兼具草书的简约流畅。韩延祥在章草学习中,深刻把握其“字字独立,笔断意连”的特点,对皇象《急就章》、索靖《出师颂》等经典章草作品反复临习,为日后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在张培智、姜林山、刘国卿、郑良友、时振华、陈浩等多位当地老师的倾囊相授下,他全身心投入到书画基础技法的钻研之中。从书法的笔法、结构,到绘画的构图、色彩,他逐一攻克,逐步构建起对传统书画艺术的完整认知体系,为后续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怀揣着对艺术更高境界的追求,韩延祥毅然进京,进入中国政协书画院开启系统学习之旅。在北京学习期间,因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入国展特别少,韩延祥进国展积分会员证书班学习,感觉不适,倒还有些反感。从此放弃入展积分和那个“会员证书名头”。这与他追求自由表达、深入探索艺术本真的理念产生了巨大冲突,着重于技巧的打磨与形式的创作,以迎合展览。他逐渐意识到,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无法滋养自己的艺术灵魂,反而可能束缚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坚持走自己的艺术道路,不被外界的功利性目标所左右。
韩延祥先生的恩师们
2012年春节后,韩延祥有幸师从张立辰、刘艺、郭石夫、吴悦石、张旭光、张夫也、任之、程大利、邢少臣、王培东,以及清华美院导师团队等一众当代艺术大家。在长达十余年的学习过程中,他深入探究儒释道易本源,钻研诗书画印融合之法。这段宝贵的求学经历,不仅让他深刻领悟传统艺术精髓,更催生出“不逐虚名,以作品立世”的艺术理念,从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与艺术见解。
在艺术创作领域,韩延祥成绩斐然、硕果累累。2008年,为呼应奥运文化传播,他精心印制奥运会珍藏版挂历式书画集近4万本,作品随集传播至海内外各个角落。其创作水准获得业界高度认可,作品相继登上《中国书画报》《人民日报》《近当代中国美术史》等众多权威典籍,更出版了《韩延祥书画集》八套之多,这些都成为他艺术历程中极为珍贵的注脚。
韩延祥先生画的青花瓷毛胚瓶
在绘画创作方面,韩延祥以大写意花鸟画为主攻方向,同时兼作山水等画种。在大写意花鸟画创作上,他传承潘天寿、齐白石等大师文脉,将书法与大写意绘画的关系进行了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书法与大写意绘画本就同源,二者在笔墨运用、线条表现和精神内涵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韩延祥的作品中,书法的笔法成为塑造花鸟形态的关键。他以章草的用笔融入绘画,章草的波磔笔法在勾勒花鸟的轮廓时,赋予其古朴灵动之感,线条既有隶书的沉稳厚重,又不失草书的洒脱流畅。在表现花鸟的枝干时,他借鉴章草中转折顿挫的用笔技巧,使线条苍劲有力,富有节奏感,体现出枝干坚韧的生命力。行草的笔法更是在画面中自由驰骋,用于描绘花鸟的羽毛、花瓣等细节,灵动飘逸的线条让画面充满韵律与节奏,仿佛花鸟在纸上翩翩起舞。
从笔墨的浓淡干湿变化来看,韩延祥巧妙地运用书法中的墨法。他深谙“墨分五色”之道,通过控制墨的含水量和用笔的速度、力度,使画面产生丰富的层次。这与章草书法中墨色从浓到淡、从润到枯的变化异曲同工。在一幅大写意花鸟画中,他可能用浓墨表现花鸟的主体部分,展现其坚实厚重;以淡墨描绘背景或次要元素,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这与章草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关系相呼应,增强了画面的整体节奏感和空间感。
在山水画创作中,韩延祥同样将书法用笔融入其中。他以凝练苍劲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以浓淡相宜的墨色皴染出山川的层次与质感,笔下的山水既有传统山水的意境神韵,又展现出个人独特的笔墨语言,或气势雄浑,或清幽雅致,给观者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
韩延祥的诗和章草书法:凡花不与君子同,独立春风不动容。羞避见客心己开,忘却素面又添红。
在书法创作方面,韩延祥以章草为主要创作方向,同时兼具传统法度与个人风格。他早年对隶书、篆书、《圣教序》及楷书的研习积累,为章草创作注入了多元养分。在章草创作中,他深入研究汉代简牍、魏晋时期的章草经典,力求还原章草的原始韵味。其章草作品线条古朴苍劲,笔画间保留着明显的隶书波磔,结构严谨而不失灵动。他注重章草的书写节奏,通过提按顿挫的变化,使线条产生粗细、轻重的对比,犹如音乐中的旋律起伏。在章法布局上,他借鉴古代章草作品的纵有行、横无列的特点,字距行距错落有致,给人以古朴典雅又不失灵动的视觉感受。同时,他还将章草与今草、行书的笔法相互融合,在保持章草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作品的流畅性和表现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韩延祥在诗、书、画、印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展现出全方位的艺术造诣。在篆刻艺术上,他刀法精湛,布局巧妙,将书法的笔意融入方寸之间。每一方印章,都是他艺术构思的凝练表达。或古朴雄浑,在刀锋的游走间尽显秦汉印风的大气磅礴;或灵动飘逸,线条婉转如行云流水,与书画作品相得益彰,成为其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而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以诗抒怀,以诗言志,将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化作优美的诗句。春日繁花、秋夜明月,皆能触发他的创作灵感。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与书画印作品相互呼应,从不同维度诠释其艺术理念,赋予作品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书、画、印在他的艺术世界里彼此交融,共同构筑起一座瑰丽的艺术宫殿。
韩延祥深知艺术传承的重要性,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及公益教学事业。为社会残疾人组织和个人、世界韩氏祖祠、地方韩家祠堂、博物馆、档案馆、学校等,捐赠书画作品不计其数。
2012年,他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立“韩延祥工作室”,开启教学相长之路。2016年创办“韩延祥书画艺术公益学堂”,以免费教学为宗旨,围绕临摹、写生、创作展开系统课程,致力于提升学员的书画鉴赏与创作能力。教学模式突破地域限制,在全国举办公益培训班,兼顾线上线下。他还精心组织公益学堂优秀学员作品进1京展览,为艺术新人搭建高规格展示平台,助力他们在艺术道路上茁壮成.
在艺术机构建设与行业推动方面,韩延祥同样展现出非凡的担当与卓越的能力。2010年,他在潍坊组织百名书画名家作品展,并成立韩延祥艺术工作室,为当地书画艺术交流与发展搭建平台;2014年与王卫国先生创办“山东省东方辰龙书画院”,并担任常务副院长一职,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有力推动地方书画事业发展;2018年,“韩延祥艺术馆”在潍坊盛大开馆,作为中国画节分会场,举办名家邀请展。长期免费展出公益学堂优秀学员的作品,常态化举办全国名家展览,成为当地艺术文化的重要地标。2022年,他又在北京、河北、西安、陕北、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多地设立分支展厅,如“北京埠城门工作室”“喜玛拉雅酒店展厅”等,进一步拓宽书画艺术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能够领略到书画艺术的魅力。2019年,受全国公安美协指派,他成立“全国公安美术家协会青州工作室”并担任主任,积极推动公安系统书画艺术发展;2023年,为中青环宇国际书画院河北分院授牌,不断拓展艺术机构网络;韩延祥与韩煜卿社长创立了“汉兴书画社”并担任书记一职;与山东省韩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韩寿长宗亲,书法家韩尧广宗亲商定并创立了“山东省韩氏书画院”,并担任副院长一职。此外,他多次组织“笔墨当随时代”等主题论坛,走进学校、企业、展览现场讲授书画欣赏课,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普及艺术审美,每年积极参与各级书画展览,促进业内交流。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