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天价“出场费”吓退了谁?...
毕兹
“出场费”报出天价,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近来各媒体的话题逐渐从歌星的天价转向影视明星的涨价。如何遏制这种暴涨势头,引发了广泛议论和担忧。其中触目惊心者,在于明星报酬畸形上升,竟占影视剧投资的50%以上,致使一部剧作编、导、摄、舞美、服装、效果、制作等等捉襟见肘,甚至不得不粗制滥造。以电视剧为例,国内一线巨星的每集片酬,纪录已经一破再破。前些时候最高者闻听为每集30万元,不久又传为50万元、60万元、70万元,新近据称抵达90万元。提升速度之快,超过任何一个暴利行业;涨幅巨大也超过任何一种文化产品。
天价“出场费”,发端于歌星,并随着诸文艺产品在市场的崛起,泛滥至电视文艺晚会、电影、电视剧、书画、收藏鉴定、图书出版、热销文学、流行音乐、网络文艺等等,造就了一批文化富人,也使文化市场一片混乱。人们在探寻规范之道时,往往要问:是什么原因推动了价格走高?
原因很多,问题复杂。其中有这样一种解释:近日,某当红影视明星解释说,之所以不断提高身价,是因为接到很多烂片的片约,碍于种种关系不好推辞,于是报出天价,以图吓退投资方,未曾想别人照价付钱,于是只好如此这般。无独有偶,某报披露,美术评论家日前行情大涨,一篇画评润笔费超过30万元,有评家自嘲,是故意“狮子大张口”,意欲以天价吓退那些有求者,未果。
这种“吓退”说,乍一听,很雷人;细一想,很忧人。因为所谓天价“出场费”,并没有吓退烂片劣作的市场逐利,而真正受害者、被吓退的是艺术本身。
首先,被吓退的是创作者的艺术良知。一部作品无论多么低劣,只要出的钱多就为其表演、为之评论,艺术家的操守、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一概弃之不顾,到末了,这样的艺术家身上还有多少艺术呢?很显然,这是一种艺术的慢性自杀行为,当事者不可不察。
其次,被吓坏了的是我们良好的创作生态。艺术界目前越来越盛行互相攀比之风,你要多少,我也不弱,于是价格疯涨。一方面使一种非理性的要价恶性蔓延,打破艺术投资格局和合理结构,使集体创作变成畸轻畸重;另一方面使病态的创作理念成为常态,致普遍性丧失艺术良知。此风一长,艺术亡矣。
再次,被吓倒了的是受众的艺术欣赏热情。明星和名家之所以有名,是他们的艺术创作有影响、有权威、有魅力。这种知名度不仅来自业内人的首肯,更多的来自于受众的喜好、追捧和认同。要维持这样一种艺术影响的广度和高度,除了在艺无止境的道路上精益求精外,别无他途。企图把滥片演成佳作,把劣作评为精品,这是昧着艺术的良心掩耳盗铃、舍本求末。这不仅是艺德败坏的症兆,更是对受众作为衣食父母的大不敬。有句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千万不可自以为是,明明是瞒天过海却还以为受众是好糊弄的愚民。水可载舟,水亦可覆舟。口碑可以成就艺术家,口水也可以唾弃从艺者。这个道理很浅显,但也很容易被忘记。
诚然,以天价吓人的毕竟是极少之人,更多情况下,我们看到很多很多的艺术家不惜息影息戏,只为了等待一个合意合适的本子;也有明星名家不为五斗米折腰,劣作面前,勇于对天价说不。他们不但维护了自己的声名,也使大量水货夭折,为文艺生态的净化作了无声的贡献。这才是真正艺术家的气节。
(编辑: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