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商业利益实不该玷污国学文化...
袁跃兴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涉及到国学文化、国学教育、国学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对目前国学教育热衷于商业化、金钱化的倾向,代表委员们给予了批评。有人指出,目前商业利益追求渗透和浸染了国学文化教育,收费昂贵的国学班不能使一般的老百姓受益,某些打着“弘扬传统文化”幌子的速成“国学班”也并不能真正普及和弘扬国学。笔者以为,人们热心于国学,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国学需要普及,更应突出研究,坐冷板凳思考。但眼下人们关注的国学却显现出热中之虚来。当下“国学热”日益商业化,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化成了一种商业行为,这实在是一种文化上的急功近利的态度。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国学讲座和国学班应运而生。诚然,这些讲座和国学班的出现的确有助于增强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以此提高自身修养。但遗憾的是,一些国学讲座、国学班不但学费日趋走高,贵族化倾向严重,而且所推广的内容与学术上的严肃研究相去甚远。除了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国学讲座和国学班外,近年来,一些高校也竞相开办了所谓的“国学老板班”、“国学讲堂班”,招收所谓的“社会中坚”人群、精英人物,号称要传授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还有一些吸引青少年的“精英之子国学营”,公办、私立幼儿园引入的“国学幼儿园”,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国学班虽然各有特点,但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收费高昂。笔者以为,这是把传统文化变成了奢侈消费品,最终让国学失去其对大众陶冶性情、丰富精神世界、塑造高洁灵魂、提高人生幸福感的作用。
重视国学是个好现象,但高收费的狂补恶补所谓“国学”,甚至视国学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却是很反常的事。著名学者冯骥才说过,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是“文化大挣钱”。国学,不能在商业利益面前失去它的尊严和价值,不能把弘扬“国学”的焦虑,变成了如何才能靠“国学”牟利的焦虑。对待国学、对待经典,需要有一种精神信念,需要有一种欢喜心和敬畏心,不能抱着功利主义的态度,不能把国学变成奢侈的东西、变成牟利的工具,不能把国学教育变成一种单纯的商业行为。否则,就会与我们弘扬国学文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编辑 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