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尚
【事件】 影视剧不断刷新“重口味”下限
【观点】 创作还是要回到艺术本身,否则污染观众心灵
在第19届上海电视节某论坛上,著名编剧彭三源谈及近几年电视剧烂剧、雷剧、神剧频出时,痛心疾首地表示:“对很多人来说,吃辣椒不错,但吃着吃着感觉不刺激了,于是加醋,后来还不刺激,就加大麻。雷剧受到欢迎后,跟风的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重,最后会变成‘三聚氰胺’的。”对于彭三源的慨叹,可能不少观众都有同感。
其实,重口味的岂止是电视剧,电影又何尝不是?至少笔者看了《天机·富春山居图》之后不禁发出一声叹息:刻意渲染的香艳激情场面、轻佻浮浅甚而低俗的台词、人物心理极致的扭曲变态,有必要如此大肆展示吗?况且其于讲述故事、推动情节并无益处,相反,只会令影片更显生硬混乱。但是透过此片,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越来越大的“尺度”、越来越重的“口味”似乎已渐渐成为如今影视剧的一个通病。电视剧《国色天香》里,男二号将女主角绑架、鞭打、凌虐,最后喝掉她的骨灰水;电影《血滴子》里用血滴子取人头,片中人物被“五牛分尸”、被乱斧砍死、被乱枪打死的血淋淋的残酷场景层出不穷;电视剧《小儿难养》因台词粗俗被观众质疑是电视剧还是生理课;电影《西游·降魔篇》恐怖惊悚的画面吓得小孩子哇哇大哭……纵观这几年的影视剧,“少儿不宜”、匪夷所思的戏码屡屡上演,情色、暴力、血腥等充斥银幕和荧屏,正如有观众调侃说,现在的影视剧是“情节不肉搏,不成活”、“台词不销魂,不成戏”、“只有观众想不到的,没有影视剧演不出的”,而一些制作方、宣传方竟然堂而皇之地把这些“惊”与“艳”当做了宣传的噱头,“洒狗血”、“重口味”俨然成了赚取电影票房、赢得电视剧收视率的“艺术潜规则”。
“冲突要激烈,矛盾要突出”,每每遭遇质疑和炮轰,某些编剧、导演动辄以现在的观众爱看“重口味”或艺术创新的需要为借口。然而果真如此吗?笔者以为未必。首先不要低估了大众的欣赏品位,观众还是能够分清“好”与“歹”的,否则也就不会有众多网友对于一些影片低俗趣味“大吐其槽”了。退一步说,即使“重口味”可以迎合某些观众一时的趣味,但是“大鱼大肉”总有吃腻的时候,婚外情、床戏、血腥、暴力这些“解数”全部用完之时,除了“低劣”二字的评语外又能让观众记得什么呢?其次,不要曲解了艺术创新之意,艺术之所以为人们所向往,主要是因为它的纯净和美好,艺术创作就像煲汤一样,“作料”太多反而失去了原初的味道和本来的鲜美,而烂俗重口的剧情、台词则是对影视艺术的污染,把高雅逼向了粗俗。
归根结底,影视剧创作还是要回到影视艺术本身,要有思想和文化内涵,要有艺术表现力和感召力,更要有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否则,任由其不断加重“口味”、创作底线继续滑坡,影视剧最终会如彭三源所说,变成“三聚氰胺”,不仅会破坏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也会荼毒观众的心灵。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