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为钱、为名、为官?当下画家心态扫描

  核心提示:为钱、为名、为官?当下画家心态扫描...
  郑志刚
 
    画坛向来不乏热闹,于今尤甚。画家们在面对纸墨的时候,什么样的心态都有,笔下自然泥沙俱下。当作画成为炫技献媚的手段、画作成为谋利进爵的工具的时候,唯一缺席的是艺术。画家之间比拼的不再是艺术水准,而是生活水平;敬畏的不再是大自然和载入美术史的丹青妙手,而是腰包与头衔;琢磨的不再是入古出新,而是人事网络,如是等等,不一而足。这样发展下去,真的有点糟糕。
  名利之风并非只刮入了当下画坛,事实上代不鲜见;澡雪之士绝非只产自昔时,眼下也有踪迹可觅。但若站在古今坐标上作一纵横鸟瞰,单就画家心态而言,则还是当下更“多元”一些。小文不惮浅陋,试作如下扫描。
  一、为钱画
  坦白地说,当下许多画家是为钱而画的。衣食住行,哪样都要和钱说事,画家没钱,会面临无穷无尽的尴尬。画画卖钱,古来有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卖画致富,理应提倡,没什么好指指点点的。问题是,画作的精神文化属性毕竟是第一位的,单纯强调其商品属性,则艺术评价体系势必要出乱子。令人担忧的是,在当下画界,市场标尺竟然成了衡量画家成功与否的首要凭据,谁的画卖得最贵,卖得最多,谁就是最令人羡慕的榜样。在画得好而卖得差与画得差而卖得好之间,画家们的内心或许会倾向于前者,行动上却要毫不犹豫地飞奔投入后者的怀抱。钱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有了钱,宅豪车香、妻娇妾美、画集奢华、彩声如潮,人生至此,夫复何求。至于画得好不好,劝君也莫要迂阔天真,拿钱去艺术界买一些舆论倾向,不说唾手可得,也绝非难事。雪片似的媒体与羊群似的评论家,正眼巴巴地等待着一沓沓钞票去滋润他们干涸的喉舌。
  恕我尖刻,用“癫狂柳絮、轻薄桃花”来形容时下一部分书画媒体和评论家,也许并不过分。名分芜杂的各式报刊,原本就是冲着一个钱字而办,一旦缺少收益,便会急不择路;而貌似傲骨嶙峋、学识渊博的评论家们,心里最在意的反倒是包裹着车马费的大红包,只要有钱喂着,便会恬不知耻。有一些所谓的“著名评论家”,宏论滔滔、著述成堆,却没有一篇文章真正搔着现实的痒处、触及时风的痛点。这样的评论家,往往好为大言,乐于在一些艰涩而又苍白的概念之间作无聊缠绕,对现实症结却不敢也不能亮出自己的药石之言。在书画圈里,这样的评论家往往俗名很大,天天都在打飞的赶场子,忙着出席各式各样的学术活动,收取数额不一的出场费、辛苦费,文章发得满天飞,却没有人记得他究竟都写了些什么。
  用钱可以轻松收买媒体与评论家,画家的心思不得不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倾力筹谋自己的润格如何快速蹿升。为钱而画,就不得不迎合俗世所好,画得满满的、艳艳的、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的(譬如一轮红日象征飞黄腾达,满壁青崖象征大有靠山,等等)。就眼下而言,很大一部分画作的归宿,最终将指向礼品消费市场。腰缠万贯的老板要批项目、包工程、钻空子,脑满肠肥的官员要装门面、扮风雅、谄上峰,而书画既可“避贿”,又能“增值”,自然成为绝佳礼品。只有屁颠屁颠地迫近这部分需求的选购标准,画家的作品才可能实现真金白银的价值最大化。
  在世俗好尚与个性风骨之间作选择,一部分画家会痛苦得辗转反侧,而更多的画家是毫不犹豫的。因为他们深深懂得,钱比艺术更实惠、更紧要,更让人义无反顾。
  二、为名画
  有了钱才能更好地“培植”名,有了名就能更多地“招徕”钱,名利从来辅车相依、不可切分。画家如过江之鲫,而市场份额毕竟有限,所以只能让一部分“名角”先富起来。有了名,作品“每平方尺多少钱”这个硬指标才会节节攀升,才会频频出镜、前呼后拥、鲜花掌声。所以画家没有不想成名的,为了成名,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大体说来,画家成名的途径有如下数种:在官方主办的重大美术展事中入选、获奖;拜入某个声名显赫、山头高耸、弟子枝分叶布的所谓“书画大师”的门墙,先进圈儿,再竭力侍奉,期求得到提携;在官办美术团体或专业美术机构踞有重要席位;在专业美术学院或知名综合性院校的美术学院身居要职,占领学术高地;有过硬的政治背景或雄厚的资金背景作支撑;自办媒体、拍卖机构,或与诸多有影响力的媒体、拍卖机构互惠互利、关系密切;在政府机构扼要部门担任核心职位,业余酷好丹青;食客三千,豢养有颇具规模的评论家“啦啦队”等等。
  画家欲要于上述成名途径中有所作为,必须以心思活泛、人情练达、逢迎有方为前提。并不是每个成名心切的画家都具备这种综合斡旋能力,所以,部分不得门径而入的画家,转而将心思放在绘画题材的选取之上。譬如有人专画“革命”“前卫”意识浓烈、视觉冲击力巨大的“现代水墨画”,专门让人看不懂,似有高深莫测、石破天惊之效;有人专画某一固定题材,自号“鸡王”“猫王”“鹰王”“虎王”“狐狸王”“蔬菜王”等;有人专画裸女,丰乳肥臀,搔首弄姿;有人专画政治领袖,哪个在位画哪个;有人专画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场面宏大,表情肃穆,技法繁琐,辄以“学院派画风”自许云云。
  黄宾虹曾认为,中国画学是有人格的,这种人格主要表现在“多读书、广见闻、有胸襟、勤习苦”等方面。其中,他特意指出,如果能够做到“不贪浮誉、轻售图财、心无俗虑”等,便是一个“有胸襟”的画家。若拿这些标准对照当下画家,可能要令人大失所望。然而,假使真按宾翁的标准做到了“有胸襟”,则或许要被讥为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冬烘先生。这便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画界之怪现状。
  三、为官画
  为官画的目的无他,也是名、利二字。眼皮子活的画家都很明白,向当权者献殷勤,为权杖在握者作画,会换来大把大把的好处,甚至能改变命运、鱼跃龙门。当官者稍有暗示,言辞间略作微妙表达,画家便应当像孙行者领略菩提祖师那三下击打一般,赶紧携画登门。有了这般颖悟通透,不愁博不得官员欢心。
  为官作画,首先要有谦恭的心态,讲得难听点,便是要有奴性。文人艺术家的那股子清高孤傲,是万万使不得的。有些画家怀揣着如饥似渴的名利心,也深谙为官作画的诸般妙处,却就是控制不住要在官员面前张扬个性、展露才华,最终的结果往往令人沮丧。
  揣摩官员或官方机构的艺术品喜好,从而在画面上予以戮力迎合,成为时下一部分画家的重要课题之一。譬如时刻观察官方推出什么重大活动,宣传什么典型人物,一有动静,便即搜索捕捉、付诸实施,伏案描绘,迅速发表。这样的画作,当然容易在官方主办的美术展览中受到青睐。如是为官而画,日积月累,便成为又红又专的画家,或许在某个机缘凑巧的当儿,就被提拔为自己心仪已久的某级美术官员。
  当了美术官,除非特别不上进,一般情况下卖画是不愁的,价格还不会低。操权柄、富润金,扬名立万,充分品尝了绘画所带来的现实甘果,画家做到这个份上,算是众人心目中的成功者了。至于百年之后能否写入美术史,谁去关心那些扯淡事呢。
  当下画家的创作心态盘根错节、相与咬合、互为因果,呈一锅粥状,严格意义上说,许多时候是不容条分缕析的。上述三个方面,抽样试作切片观察,难免挂一漏万、有失偏颇,兹乞教于方家。然而,一个不刊之论是,有什么样的创作心态,便会有什么样的画面艺术效果,这个是决计糊弄不了的。宣纸和水墨,既不会为浮薄躁乱的创作心态买单,也不会将高洁孤迥的丹青人格遮蔽,一切都在作品中真相还原,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画家注重现实名利没有错,但在求取名利的过程中,注意把持一个适当的度,时刻节制自己,尽可能地多做一些读书养气的课业,还是可以办到的。心态调整到位了,笔墨自有清正之韵,作为一个画家,尤其是国画家,这一点尤为重要。
  事实上,尽管今日画坛存在种种失常甚至荒谬的心态与做派,但仍然有部分画家饶有艺术气节。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他们愿意更多地将精力投入自己终生挚爱的绘画创作,上溯下探,孜孜求索,脚跟不随流俗转,笔墨求与古人别,业已有了不错的成绩。窃以为,这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画界的脊梁。
 
                                                       (编辑 文心)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5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