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散文 >> 内容

王谨:夜班的苦与乐

  核心提示:做报纸工作,要经受得住熬夜之苦。特别是编辑部的夜班工作人员,要甘于做幕后剪辑师,“为他人做嫁衣裳”。人民日报社正因这一批批敬业的夜班编辑群体和采写前线记者,才使其党中央机关报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做报纸工作,要经受得住熬夜之苦。特别是编辑部的夜班工作人员,要甘于做幕后剪辑师,“为他人做嫁衣裳”。人民日报社正因这一批批敬业的夜班编辑群体和采写前线记者,才使其党中央机关报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王谨:夜班的苦与乐
▲1995年春节,社领导邵华泽、武春河看望海外版照排中心人员,右三为当时总编室夜班值班主任王谨。

      1992年3月,我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机动记者组负责人调任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总编室系当年新设立的机构,从无到有,建章立制的任务繁重。我和王兆平主任按当时的海外版总编辑张虎生的要求,先草拟了总编室工作细则,其中一条就是总编室值班主任要协助值班总编上夜班。从当年3月直到2010年8月,我就与夜班难得脱离关系。在连续19个年头的夜班生涯中,我先后参与了如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抗洪救灾、香港和澳门回归、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载人飞船上天、青藏铁路通车、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APEC领导人会议、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事件报道的版面编辑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记忆犹深。



王谨:夜班的苦与乐
▲1998年除夕之夜,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等看望海外版夜班编辑人员,审看海外版春节版面。右一为王谨。

      上夜班要能吃苦。编辑部夜班一般是晚上8:30左右上班,第二天凌晨才下班。如若担任编辑部一定职务的,下午还要参加编前会。下了夜班能睡觉的还好,一旦失眠那就对身体大有伤害。我睡觉尚好,但自担任总编室副主任到编委、副总编辑,每遇轮值夜班时,下午有关协调方面的繁事杂事特多,如果上午睡不好觉,一天难得有精神;有时事多心急,满嘴上火生疮是常有的。1997年7月的香港回归、1999年12月的澳门回归、2006年3月胡锦涛和普京在北京出席俄罗斯文化年开幕式,2006年11月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APEC领导人河内非正式会议,以及胡锦涛对越、老、印、巴的国事访问等重要活动,我均在夜班值班,因等新闻稿和照片等因素,版面付印时间往往推迟,多次是在第二天天亮才付印。当我吃点东西把自己扔到床上时,人们已开始上早班了。这就是黑白颠倒的日子。



王谨:夜班的苦与乐
▲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李铁映看望人民日报两会报道组相关人员。左二为谢国明,左一为王谨。

      上夜班要经得住评判。经过编辑的版面见报后,读者会有各种不同的评价。有的值班总编讲,最怕每天早晨的电话。怕什么?怕出错。一上午没电话,就安心了。此话不假,我也有这种心情。好在我上夜班这15年中,到侥幸没出过什么大错。但也有过一两场虚惊。那是1992年,一天晚上一版头条采用了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的新闻,考虑到内外有别,选用的是新华社对外稿。那晚我作为总编室值班主任协助值班总编蒋荫安上夜班。第二天下午,要闻一版办公桌上响起中办来的电话铃声,以责问的口气问“为什么删改了总书记的讲话稿”,该版一位新来不久的编辑不敢回答让我接电话,我如实解释:人民日报海外版读者对象不同,我们采用的是新华社对外稿,并不是擅自删的。对方在电话里一直在听,似乎理解了,挂上电话,自此后再没追问。还有一次,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前夕,我写了一篇访中共十六大代表、江西吉安市委书记的通讯,因写得匆忙,写完没来得及细看一遍,以致此文在海外版发表时人物名字有个字在文中前后拼音相同但选字不一致。当天社内有同志打电话来指出这个错,我一看才知有误。我赶忙给中共吉安市委宣传部部长道歉,同时为弥补一字之误,把改后样传给人民日报中共十六大报道专页编辑组,及时在“迎接十六大”的专栏上刊出,既起到更正的作用,也扩大了这篇报道的影响力。



      上夜班要自得其乐。夜班编辑是报纸这一文化产品的制造者,也是这一产品的最早享受者。上夜班尽管苦,但也乐在其中。每天值夜班,当凌晨每块版面大样即将签字付印前,我和责任编辑们往往要一起细细地将版面品味一番,提前享受着“新闻大餐”的快乐。特别是遇到令世人关注的大事新闻,编辑们比前方记者还高兴,精编精改,那种敬业精神只有上过夜班的人才能体会到。2005年10月,我国首次发射多人载人飞船,但海外版未提前申请派记者到现场采访。那月正好轮到我作为夜班值班编委,为弥补前方没记者的缺陷,经杨振武总编辑同意,我特地从各版挑选精兵强将,组织孔晓宁、戴岚、李智勇、李有军、赵晓霞等强手以及记者部新招来的两个大学生组成临时特别编辑组,在发射和落地这两天各编写一个特刊,尽量把最值得看的新闻在第一时间奉献给海内外读者。大家说干就干,有的给前方通讯员约稿,有的从电视直播上记录现场或从网站上搜索最新消息,我则和主编一起讨论“特别报道”提纲和主标题。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并结合本社分社记者前方报道,分别以题为《中国人再探太空路》、《中国再圆航天梦》的两块版的特别报道在二版推出,受到中外读者好评,我们所有夜班人员和航天员一道享受到成功的甘甜和喜悦。

      就夜班经验来说,较之大院里比我年长的人民日报“老夜班”主任李济国、李成华等及海外版同事王行增等,也许不值一谈,权且作为对那曾经的夜班生活苦与乐的纪念吧。


                                                                (编辑 马金星)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