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班永吉
非常高兴,参加青年作家文澜珊的长篇小说《山河故人》(远方出版社,2024年12月第1版)新书发布会。
一周前,我看完了这部长篇小说。故事从20世纪80年代的陕西关中地区、渭北平原上的南河滩村作为小说启端。通过讲述主人公孙海兰等四大家族在生活、劳动、工作、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故事,打开我们了解那个年代的窗口。作品展现了普通百姓的平凡世界,描画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变迁。
作者说,她基本上用了15年时间写了这本书,是献给故乡和母亲,献给所有80后、90后们,献给山川、河流和故人。
作者几乎用15年青春和热血,书写故事,致敬时代。
她无数次走过孤独的荒漠,任由那寂寞的细沙,吹落在她的身上,她的眼里,以至于她模糊了前路,不知所措、徘徊在生命的十字路口。
无数次,她写到了忘记时间和空间;无数次,用家乡中的鲜花和掌声激励着自己。披荆斩棘,相向而生;
无数次,她用冷漠和现实对抗,却始终没有丢弃这本儿书。
她一口气用了25个“无数次”来宣达自己倾情于“山河故人”的回看。我想,没有热爱、坚守、感恩的文学情怀是很难照亮作者的文学人生的,也很难执着地完成“一个人的马拉松”。
作者说,促使她写完这部书的最大动力是来自她的母亲。每当想放弃的时候,总是想到母亲。母亲来到这个世界,受了那么多的苦,却一声不吭地就走了。她无法释怀,她怀抱一个理想,此生一定要为远去的母亲写这本儿书。
在后记中,作者说,这几乎是一场历经15年的艰苦跋涉。她着重强调了“三个感谢”——感谢陪伴她一起度过美好童年的时光的小伙伴儿;感谢看着她长大成人的父老乡亲;感谢人生道路上提携她的贵人和伯乐。
随后又有类似于排比句一样的12个“感谢”,这12个感谢,好像一年四季的12个月,又好像人生中的12个属相,周而复始,融化、浇铸在历史的长河里、山河岁月里。
这部小说有几个特点,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是历史性,突出了现实主义特征。注重现实的细致描绘,强调了细节真实和形象典型。通过细腻观察和描绘,力求准确地再现生活场景,使读者亲切感受到生活的真实面貌。通过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塑造来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问题,促使人们反思和改进。贴近生活,反映了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状态。
这部小说里,有很多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历史印记。比如,听过长辈讲故事,比如,书里所描写“猴子背媳妇故事”、“黄鼠狼的故事”。比如,我们一起都过去唱过的歌曲,小虎队唱的《爱》、《让世界充满爱》《亚洲雄风》;电视剧《渴望》《北京人在纽约》《青青河边草》;连环画《三毛流浪记》;童年的游戏。石头剪子布、捉迷藏、丢沙包、玩洋片;大众文化,看露天电影;还有一道风景线:亲朋好友一起,在公共浴池里洗澡;农村“交公粮”;给土地里的庄稼苗“间苗”,等等,这些都是时代的印记,也是我们的乡愁。
比如,书中写道——孙有成打开自己的海鸥牌收音机,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刚好是《今晚八点半》节目,正在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轻轻的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这些歌曲、这些场景、这些道具,都是那个年代的人,那个年代的读者所熟悉的生活。
比如,第72章“除夕拜年上祖坟”里边有一个细节“端饭”。“端饭”也就是一盘儿送给隔壁的孝宁嫂子,一盘送给福霞嫂子。“端饭”这件事儿是乡亲妇女之间表达友爱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方式,哪怕是一块玉米粑粑,或一碗麦仁粥,都足以令她们珍惜妯娌之间的情谊。这种细节,这种乡情,都是饱含着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与赓续。我们豫东也有“送饭”(端饭)这一良俗。
二是文学性,文学作品基本功是文学性表达。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以及生活沉淀后的哲理性语言凝练和运用。这是一个作家的功夫。《山河故人》小说语言优美,充满生活哲理。
比如,“时间就像飞鸟,掠过我们的生活树。”
比如,“只要他松了手,海峰立刻会瘫坐一堆,就像提线木偶,一松手就散了。”
比如,“天然泉水仿佛是上天赐给人民的福祉,只那几处温泉,不知温暖了多少人的双手和心田。”
比如,第24章,写一只小狗的葬礼。小伙伴们摘来野花用马尾草扎成一束束花,插在小黄的“坟头”上。这是小伙伴们第一次参加葬礼,也是第一次亲手埋葬了他们的小伙伴儿。
这组镜头,“对于6岁的海兰而来而言,小小的葬礼,让她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小黄狗对她而言,跟人一样是平等存在的生命,它像每一个人一样或许都要死去。但不论明天怎样,也要在今天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才能无怨无悔的离开人间。”
这多少有点《平凡的世界》中,徐老汉“葬猫”章节的影子。
比如,第73章最后一段儿——
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虽然对有成来说,刘谦让的思想境界、人文修养,距离他的“知己”还差十万八千里里,但他尊重每一位尊重他的人。别人敬他三分,他便回敬十分。这便是孙有成的处世之道。
这种小说的语言把握到位。很适合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特别是演播者去演播。小说结尾启迪人生,赋能于读者、于听众。
一个作家,学会讲故事,会说话、会表达。无论你写壮烈的,还是婉约的,都可以打动人心。但是更希望作家在小说里着重抒写有朝气的、健康的、向上的、向善的人。我们的作品应该是激励人、鼓舞人的,而不要使人读了你的作品感到灰心。作家就要不负作家使命。
三是心理复杂性。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涌动着细腻的情感与复杂的心理状态。文学就像一扇窗户,透过它可以窥见对面的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那种心境。通过心理活动描写,能够更加深刻理解作者关注的这个角色的情感冲突。
比如,第六十章,最后:她觉得自己就像姐姐课本里写的那只“丑小鸭”,处处被人嫌弃。她到底做错了什么,以至于父亲这样不待见她。她绞尽脑汁儿苦思冥想,大概就是因为性别吧,她要是个男孩儿就好了。可姐姐呢?姐姐也是女孩儿,为什么父亲还是那么喜欢她呢?想到这里,她更加痛苦,有那么一刻,她甚至觉得,自己或许不该降临人世,更不该来到这个家。好好在有母亲的疼爱和鼓励,她才感觉到人世间还有一段美好和留恋。
文学的力量不仅仅在于文字的精彩,更在于作家能够深入到角色的复杂心理之中,通过角色的内心活动,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作家就要注意精神层面、灵魂深处的开挖。
最后一点,是时代性。从历史长河来看,艺术与政治、与时代往往呈现出一种同步发展的态势。在社会变革时期,艺术往往成为反映时代精神、抒发人民情怀的载体。文学作品追求的是情感共鸣、思想启迪和精神升华,对时代的观照。一部作品产生后,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别的受众,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启迪、升华,感到温暖,那是一位艺术家的最大期望。
第五十一章,最后的描摹也很有时代特色,感受到生命的沉重、“活着”的艰辛。
“唯一让他难过的是,一家六口人无法团聚。他的父亲英年早逝,没有看到他盖房娶妻,他的弟弟还在监狱里蹲着,他的大姐寻了那么多年,仍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只剩下他的母亲和他的二姐喜鹊,还有他的外甥女儿天红,见证着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在这洞房花烛夜里,他的内心悲喜交加,忍不住泪如雨下……”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觉醒。用人民的奋斗历程和成就鼓舞斗志,用人民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凝聚力量,用人民的创造实践和智慧奋进前行。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的重要原因。新时代的作家们应该讲政治,懂政治,懂艺术,坚守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创作出更多影响深远的艺术作品。
古典、传统的“章回”叙事在当下文学语境中,也需要作家用心用情用力打磨,使读者能接受。
希望,文澜珊在《山河故人》后续的第二部、第三部的创作中,注意强化对时代、对政治、对地域生活的深度理解。这方面,多向《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先生等陕西作家学习。
附作者简介
班永吉,河南永城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一级巡视员,原副主任。1984年10月参加工作,曾服役于陆军第三十八集团军。中央党校政治学理论在职研究生。中央和国家机关第八批援疆干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曾出版文集《心路弯弯》《心海漫行》《心地边关》等7部。散文集《行悟初心》为中组部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推荐的优秀读物。
(本文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一级巡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执行主编:马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