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的 祖 母
文/蔡建荣
祖母是位传统女人,平时爱穿蓝或黑色的布扣长衫。她莞尔而笑时更显和蔼近人,是否出身寒门抑或大家闺秀就不得而知了。
祖母洗脸时,习惯性的只用右手,左手因劳累过度摸不到面颊。听祖母说她们姊妹三个,是少数民族。
祖母对母亲有点强势,但母亲从未和她顶过半句嘴。父亲人孝顺,出门赚钱回来,晚上都悉数把钱放在祖母的长方枕下交她保管,一直持续到她拄杖之年。
春节前后,有点心糖果时祖母皆锁在柜子里,常在晚上给我们分上一份,从不独自食用。那时,孩子们对她的柜子总是充满好奇。
在母亲眼里,祖母可能是个“凶婆母”,但她却敢冒生命危险去保护我。
我4周岁那年,也就是唐山大地震的1976年,因我们地处唐山近邻,遭到强震的波及。我与祖母被困在屋里。祖父却本能地跑出了屋外,高呼着让祖母快出来,祖母说摸不到我了。祖父随即跑进来,大喊着让从炕两头摸。当祖母摸到我时,房屋轰然倒塌,祖母瞬间将我护在身下·····
后因房子的三角形木梁形成的小空间救了我们!
此次地震,祖父受伤最重,被救出时身上血流不止,生命垂危。医生看后都摇着头说:你们该准备啥就准备啥吧。
祖母受的是轻伤,救出她时,我还呼呼的睡着呢。值得庆幸的是,祖父经过抢救,最终转危为安了。
八十年代初期,我们村儿没有大贫大富的家庭。高粱玉米是大部分老百姓的主食,祖母家也不例外。只有在招待贵客时才能吃上一顿白面。有次大年三十,祖母和母亲包饺子时,妹妹怯生生的问:今天的饺子还分吗?母亲到现在也时常提起。但是祖母却告诉我们,如遇乞讨者,多少要给些食物或半瓢儿杂粮······
俗话说:德不孤,必有邻。祖母人缘极好,她帮助过的,有自愿认她做干娘的就有好几位。祖母皆将他们视如己出,待若亲生。
八十年代中期,因父亲头脑灵活,短短几年,我们的家境就大有好转,每周里总是能吃顿鱼或肉类,但祖母每年都会在正月二十那天,要求全家吃一天素食。
那天,祖母会亲自动手将星星点点的玉米渣,放在切好泡透的干萝卜樱里煮,熟后作为午餐供全家食用,说是为了纪念六零年的挨饿之苦,继而时常要求孩子们节俭,千万不要忘了挨饿闹饥荒的苦日子。
祖母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更没有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但她为人善良,乐善好施,不求回报的人生理念,时刻激励着我的成长,正如菜根谭里所说:“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这就是我祖母的一生,在我的心里,不能称为伟大二字的祖母,却做出了令后辈学习、敬仰和传承的为人之道。
文章写于2020年11月23日
作者简介
蔡建荣 ,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传承鲁艺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诗词创作艺术顾问。其作品先后在“人民艺术家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网”、“中国财经时报网”、“国际商报网”、“平泉新闻网、今日五莲、四川快报网、巴蜀经济新闻网、公信调查周刊、记者周刊、红杜鹃杂志、贸讯网、香港新商报网、山西新农村网河津频道、城乡统筹报、新农村商报、河北炎黄书画院、翰林文学杂志、华网传媒、南方法制网、西祠胡同网、今日网、中国民生周刊网、中国企业新闻网、中视新闻网、中视在线网、中国文化产业网、中国法政监察网、消费日报网、世界作家网等多家媒体刊载或转发。
蔡建荣诗词多以农村生活为主,清新率性,平白自然。其创作的《农家百态》系列格律诗,现已完成封笔,付梓待即······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