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慧敏
国弱旁欺条二十,情怀学者掷呜声。
茫茫虽已百年过,仍令吾身赤血腾。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回望古今,又有谁人敢轻视那一群“白衣书生”?
在一百多年前,即使中国是作为一战参战国中战胜方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但仍受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的胁迫,被剥削着将山东转让给了日本,被欺凌着要求签署了不平等条约《凡尔赛合约》。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学子、中国青年、中国人民怎会不发出吼声!怎会不发出反抗之声!要知道中国人的爱国情怀都是从骨血之中生长出来的,即使他们是一群教书先生、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但在当时的时代之下,却是由他们这些“百无一用”的书生领导了一场爱国主义运动的实行,由他们来推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国士不可葬送,人民不可低头”这是当时中华人民所砥砺于心的一份信仰。
周恩来总理曾在五四青年运动期间说“有恒心,有胆,方能成功”。初期的3000多名北京学子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一群文弱者,携带着前所未有的“精神装备”始终围绕着“国”字不畏强权,义勇强行。也许有人会说他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盲勇者,用罢课、游行等一类“不妥”之举反抗,是一种没有正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问题的行为,可是它拥有的却是一层更深刻、更彻底、更伟大的灵魂——解放思想、寻求主义,开辟一条可行的新的救国强国之路。对此,面对这些先人以思想救国的胆量,面对这些先人以“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无反顾”的恒心而做出的爱国之举,我们不得不敬佩。
百年潮更阔,风起亦扬帆。
即使五四运动中的革命前辈皆已流入历史的长河中去,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习主席留给青年人的回信中写到“青年一代是党和军队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面临着的是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更是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在18岁高中毕业至22岁大学毕业的人生选择期里,我和我的战友们选择了参军入伍,选择了脱下女儿装,成为一名以戎装装扮自己的空军女兵。而无论是在入伍报名之初还是入伍进入军营之后,我们这群人总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要当兵呢”?
是为什么呢?自己也曾自问过,当兵这么累,这么苦,不能穿自己喜欢的华丽服装,不能睡到日晒三竿,更不能结上三两好友一起出门去看一看那些名盛风景。有的只是内训场上强度训练后的汗流浃背和外训场上匍匐爬行过后留下的淤青,更有拉练后留下的大腿骨折等一系列的病痛。可我们甘愿做那负重前行,为他人缔造一个岁月静好的人,因为我们胸怀保家卫国的理想,胸怀因一身戎装而努力奋斗的向往。
作为一名青年官兵,青春热血于军营中飞扬,胸怀理想,志在高远,在多彩的军营,火热的连队中书写青春的诗行,抬头看,我们的身边有着一群将个人奋斗和国家发展相结合在一起的年轻士兵:彩虹无人机研发团队平均年龄25岁;长征五号科研团队平均年龄33岁;国防科技大学创新团队平均年龄30岁……“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已是我们这一代新时代青年官兵所挑起的大梁,已是我们这一代新时代青年官兵应有的“标配”之一。
家国壮志存于心,勇立潮头开风气。
毛主席曾对青年人说“世界时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是的,青年人是朝气蓬勃的初升之阳,青年军人是家国安宁的照耀之光,更是铸造祖国强盛的冶炼之火。所以,将我们的成长和事业发展与祖国的辉煌,相结合,我们义不容辞。
传承五四精神,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用青春的面庞装点祖国容颜,用汗水浇灌军营,换来家国安宁、梦想成真,用数据的精度证实科研的成功,见证祖国的进步,民族的复兴。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机缘,我们勇于抓住与挑战,因为我们所站在的地方是祖国,我们所存在的地方是军营,因为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
(编辑 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