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从张凤民先生热心于中小学书法教育说开去

  核心提示: 杨青云 走进张凤民老师的书房,白色的墙壁上一幅规范工整的行楷作品《书法育人,润物无声》赫然入目,这恰恰见证了他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高度关注和深刻理解。张老师曾撰写《中小学书法教育之问》,指出中小学书法...


杨青云


        走进张凤民老师的书房,白色的墙壁上一幅规范工整的行楷作品《书法育人,润物无声》赫然入目,这恰恰见证了他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高度关注和深刻理解。张老师曾撰写《中小学书法教育之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正在全国逐步展开,新的一波“书法热”正在形成。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关注中小学书法教育,都想为此做一点事情,这当然很好。但是历史的经验也不断地证明,什么事情一旦“热”起来,往往就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中小学书法教育“热”中还需要一点“冷”,需要作一些理性的思考和扎实的工作。为此,他提出了几个问题与大家切磋。

从张凤民先生热心于中小学书法教育说开去

张凤民书法作品。


        其中最 重要的是搞清楚“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识字和写字”是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第一个板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其提出了系统详尽的要求。为什么现在又提出来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呢?提出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汉字手写机会大大减少,中小学生乃至全社会书写质量下降,年轻一代对手写越来越不重视,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多年来各方面一直呼吁要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写字(书法)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开宗明义,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及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了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必要在中小学加强书法教育”。

      张老师的书法作品《书法育人,润物无声》正是强调了书法育人的功能和育人 的方式。仿如时空穿越的画面,这幅作品不仅让笔者一睹书家的风采,领略到了中国书法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还让笔者联想到张老师曾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研制,并与雷实教授共同主编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联想到几年来在“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项目”等重要培训活动中张老师的精彩讲课。 

从张凤民先生热心于中小学书法教育说开去

张凤民书法作品。


      在一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等书法界精英举行的全国性中小学书法培训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张凤民先生讲书法的课程。他强调了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的深刻文化内涵,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张凤民认为书法是写“心”,所谓“书为心画”,要在书写、欣赏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成长,用沉稳庄严的心写出简单的崇高和静穆的伟大。

      本人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欣赏张凤民先生的书法,觉得他是在用自己的笔诠释他的书法教育主张。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凤民的书法不仅注重容入 古人笔意,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笔意苍劲老道,稳健厚重,中锋与侧锋使转结合,点画腾挪操纵裕如,形成个人独有的笔墨情趣。通过线的急缓张驰其内在的节奏有如音乐中的旋律,使书家体验到生命运动神妙的领悟觉知。如书家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家风清正国运享通》等都流露出文人气象。尤其是他自撰自书的联语,意蕴隽永,书写流畅,证明他研习书法有了一条成熟的路径,就是书法的内质要表现文化,要有修养的积累,加上个人的性情,书法自然会雅致、静寂、自然、不俗,表现出十足的文人气质。张凤民的书法中透出一种当代极为稀缺沉静和雅致的气息,这一气息跟他本人精神内涵、艺术气质互为渗透,又互为表里。

从张凤民先生热心于中小学书法教育说开去

图右二为张凤民、右一为中书协主席苏士澍、左一何文娜


      张凤民认为书法传承应该沿着不脱离传统文化根脉的方向往前走,他所主持研究的国家语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研究》课题已顺利结项并获好评。近来针对书法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书法考试等热点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研究值得我们关注。


                                                                                           (编辑 周强)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