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思想理论 >> 内容

激发原创力 提升影响力

  核心提示:音乐剧创作生产—— 激发原创力 提升影响力 慕 羽 图为国家大剧院外景。 杜 凯摄(影像中国) 制图:蔡华伟。核心阅读当下音乐剧创作要发挥传统歌舞的叙事优势,也要融入新的创意构思、题材内容、表现...
音乐剧创作生产——

激发原创力 提升影响力


慕 羽


激发原创力 提升影响力

图为国家大剧院外景。 杜 凯摄(影像中国) 制图:蔡华伟。


核心阅读

当下音乐剧创作要发挥传统歌舞的叙事优势,也要融入新的创意构思、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增强作品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观众喜爱、市场欢迎的精品佳作

类型多样的原创、改编和引进音乐剧推动演出市场日渐升温,也促进了音乐剧行业的良性循环。一些音乐剧制作机构根据多样化的接受场景定制剧目,一些驻场演出也在探索“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文旅融合之路,以满足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文化需求

借鉴先进创作运营模式,近年来,我国音乐剧产业链逐步成熟,剧场经营、剧目制作、经纪业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更大产出效益,推动行业稳步发展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展现李白诗意人生的音乐剧《将进酒》刚刚结束了11个城市的巡演,受到观众欢迎。不久前,首届上海“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风云榜”与首届“北京·天桥音乐剧年度盛典”举办,来自各地的音乐剧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音乐剧发展的新气象。近年来,音乐剧演出市场呈现蓬勃态势,逐渐跨越以引进为主的阶段,发力原创剧目,增强精品意识,市场化探索也颇有成效,成为舞台艺术领域一大亮点。

丰富题材  创新表达

曾经,音乐剧市场上受追捧的大多是引进剧目。近年来,本土原创音乐剧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焕发出强劲的创造力。

随着国风国潮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音乐剧创作者更加着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将丰厚历史内涵与创新表达相结合,实现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的融会。浙江歌舞剧院创排的音乐剧《南孔》,以“礼”贯穿始终,润物无声地传递家国之思和礼仪之道。清雅的古琴音韵、磅礴的民族舞蹈,辅以舞台上现代简约的光影与传统美学的留白,营造出独特的戏剧情境。作品既深度考量故事年代的美学特点,又以现代审美打破时空距离,让观众走进动人的历史故事。

同样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剧《将进酒》,展现了饱含情感和智慧的中华诗文之美。面对诗人李白这个大众熟知的人物形象,如何讲出新意?《将进酒》将故事聚焦于青少年李白,注重刻画诗人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让观众穿越历史长河,看到那个意气风发、朝气蓬勃的少年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舞台上呈现蜀地风土人情,提高了作品的观赏性。有观众表示“在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身上看到了盛唐气象”。作品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赋予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因而能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

找到传统与当代的连接点,让观众与古人共情共鸣,一批颇具青春质感的古代题材音乐剧,受到年轻观众欢迎。《赵氏孤儿》将主题定为“爱的光芒、勇气的光芒、善良的光芒”,以当代视角审视人物的人生选择,从形式到内容都更契合当下审美旨趣。《刺秦》探索了“戏曲音乐剧”这一新形式,在非线性叙事中融入京剧念唱、越剧女小生等戏曲元素,强化作品的情节张力。《杨戬》将二郎神和沉香的故事重新整合,人物形象立体多面,让观众在传说故事中观照自我,探寻成长、亲情、青春等人生主题。

与此同时,一批表现当代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不仅拓展了音乐剧表现领域,而且赋予其新的审美品格。北京歌剧舞剧院近年推出的现实题材作品《在远方》《理想之城》《亦梦亦真》“奋斗三部曲”,表现的都是当下观众感同身受的火热生活。《在远方》围绕一批快递从业者百折不挠的创业故事展开,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迁,阐发“远方不是脚到达的地方,而是心超越的地方”。《亦梦亦真》讲述中国信息技术企业坚持不懈创新攻坚,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的困境,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故事。“京味儿”音乐剧《南墙计划》关注传统曲艺代际传承,“京韵+布鲁斯”不只是曲风的交融,更象征着代际之间的心灵对话。这些作品见人见事见精神,具有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较好地观照了社会文化心理,以新题材新表达扩大观众覆盖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歌舞演故事的传统。当下音乐剧创作要发挥传统歌舞的叙事优势,也要融入新的创意构思、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增强作品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观众喜爱、市场欢迎的精品佳作。

探索模式  打造生态

类型多样的原创、改编和引进音乐剧推动演出市场日渐升温,也促进了音乐剧行业的良性循环。一些音乐剧制作机构根据多样化的接受场景定制剧目,一些驻场演出也在探索“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文旅融合之路,以满足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文化需求。

当夜幕低垂,灯光璀璨,上海这座“爱乐之城”便奏响乐章,国风、流行、都市等不同风格的20余部音乐剧交织上演。人们可以探访环人民广场的“演艺大世界”剧场群,来到集合沉浸式小剧场的亚洲大厦,观赏驻演3年多仍一票难求的《阿波罗尼亚》等音乐剧。城区其他地方也有专业剧场上演音乐剧作品。在前滩31演艺中心,改编自经典名著《战争与和平》的音乐剧《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刚刚在这里结束了多达51场的“限时驻演”。

一般来说,专业剧场长期驻演模式是一个城市演出市场发达程度的试金石。只有观剧人群足够庞大,才能支撑起演出周期以“年”为单位的“长期驻演”模式。研究显示,在演艺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占人口总数5%的观众每年平均观看演出15次以上,贡献了当地30%多的演出票房。与此同时,还需要人口总数5%—35%的观众每年观看5部以上作品,才能支持演艺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文化消费潜力巨大,文化市场空间无限,音乐剧行业有条件有机会走出一条多样发展、多面开花的道路。

当前,我国音乐剧最普遍的演出模式是专业剧场“定期轮换”、剧场院线“各地巡演”,同时也出现了类似于亚洲大厦这样的“长期驻演”形式。多形态演出模式增加了音乐剧内容的多样化供给,让观众有更多高品质作品可以选择。音乐剧宣传发行方面,“不在看剧,就在看剧路上”的观剧达人,在社交媒体上发挥着音乐剧推广的关键作用。用优秀剧目先赢得5%的资深音乐剧观众的青睐,再吸引更多观众到来,成为当下效果显著的音乐剧推广模式。

从惯例来看,音乐剧与传统舞台艺术在运营上有较大不同。音乐剧行业往往采取制作人中心制,这一模式有助于提高作品的质量,提升剧目与受众的匹配度,营造良好的剧场环境,服务文化产业发展。专业制作人创新探索市场化路径,打通从“工作坊到市场”的通道,优化从创作、制作到运作全产业链的音乐剧生态。借鉴先进创作运营模式,近年来,我国音乐剧产业链逐步成熟,剧场经营、剧目制作、经纪业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更大产出效益,推动行业稳步发展。

音乐剧的繁荣发展不能依赖单一模式,差异化发展带来更广阔空间。比如,诸多中小型民营戏剧工作室另辟蹊径,明确类型化定位,尝试打造“小而美”的音乐剧新空间,无形中改变着观演关系和戏剧美学,给观众以独特的沉浸式审美感受。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意识到剧场不只是一个观剧的场所,还可以是一处围绕表演艺术建构的生活美学场景,这也意味着,以音乐剧为纽带的文旅融合发展拥有更多可能。

近年来,我国音乐剧在孵化原创作品、培养创作人才、丰富演出形态、培育观众群体等方面成果显著。我们期待,中国音乐剧在讲好中国故事上不断精进,更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精品需求。

(作者为北京舞蹈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6日 20 版)


                                                    (编辑 王俪)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