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诗歌 >> 内容

林岫:最堪清赏是奇诗(四)

  核心提示: 清何绍基《与汪菊生论诗》认为,“句之佳者,乃时至气化,自然流出,若勉强求之,则往往有椎凿痕迹”。这种“时至气化,自然流出”的浑成天就,未必即刻让读者惊迓到“奇”的光临,然而却有一种“不以为奇则奇然...


     清何绍基《与汪菊生论诗》认为,“句之佳者,乃时至气化,自然流出,若勉强求之,则往往有椎凿痕迹”。这种“时至气化,自然流出”的浑成天就,未必即刻让读者惊迓到“奇”的光临,然而却有一种“不以为奇则奇然”的默默神会的感觉,绝似清风,久候不至,偏偏不邀自来。

唐柳宗元《江雪》,千秋脍炙人口,读者以为简单易诵便课之幼童,却大都不解诗法奇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以“有”“无”二字立骨,明暗虚实,又“千、万、孤、独”四句用数,成功摹写了诗境空间人事,不奇之奇。千山万径皆在,而无鸟无人,用“两两加倍”法明写“有”与“无”,宏观空旷自现。后半首写一舟一翁只为一事(独钓),微观特写,点线而已。所见者,唯一舟一翁一事,明写“有”;所感者,孤寂难耐至天地间无人可以倾述,暗传句外“无”后的伤情。奇诗天赋的自然流出,不在拍案惊奇,骇人听闻,故北宋东坡捧读此诗,心悦诚服,留下“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见《书郑谷诗后》)的评语,料非奉迎。

唐王维和李白擅作五言,空灵淡雅,如高士出林,天然奇崛。清施补华《岘傭诗话》评王维诗,有“辋川诸五绝清幽绝俗,其间‘空山不见人’‘独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闲桂花落’四首尤妙,学者可以细参”,又明杨慎《升庵外集》评李白五绝有“愈出愈奇”之誉,清吴瑞荣《唐诗笺要》评李白有“唐至太白,一洗前人板滞之气,其功不小”。此类评说皆诗海指南,言不虚妄,读者也须相与读之。

王维李白的五绝,历代蒙童必读,如果教与学皆不解诗法,懵懂来去,只顾背诵,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例如李白《独坐敬亭山》,前半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说“鸟飞云去”,明写“无”;暗传“有”,即在句外隐约奉告,眼前唯余敬亭山在,与后半首“绮交脈注”。后半用逆笔倒坐,因为“只有敬亭山”,纵终日独坐,也“相看两不厌”,故而孤寂自解,如此篇圆,也好潇洒。

绮交脈注,赏鉴之要妙,最为明眼读者所留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说得精辟,“外文绮交,内义脈注,附萼相衔,首尾一体……裁章贵于顺序,斯固情趣之指归,文笔之同致也”,诗文家摛藻裁句,纵然繁复明暗离合,只要寻出脉络,也不难探骊得珠。

美法有助于诗歌美意的表达,读诗如果只看热闹,不能透彻美法,总归肤浅。对比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有山无鸟和有径无人(全用明法),此际碰巧又想起清代嘉庆道光间诗人张维屏的《新雷》,看它“有无二字立骨”,如何娇娇活用,定会诗眼豁然。《新雷》首句,“造物无言却有情”,无言有情;次句“每于寒尽觉春生”,寒尽春生,皆一有一无。后半首,“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春雷第一声”,已有酝酿安排,只待“春雷”迸发天地遽变,一有一无,如此交错辗转,奇崛非常。

昔读《艺风藏书续记》摘句,有十一岁男童《咏棋诗》曰“两行分黑白,二叟赌输赢”,因“两行二叟”俱对仗用数,“黑白”“输赢”又各自反对,故叹为佳句。诗有巧合者,五代(后)晋的廖凝十岁时也有《咏棋诗》,其中“满汀鸥不散,一局黑全输”,若与前诗对比,当赞廖凝高明,信天发才俊真不可以年龄计也。“满汀”对“一局”,俱用数工整;“不散”对“全输”,巧作“成败”反对;“黑”,明色,“鸥”,见物即见色,暗(白)色。“满汀鸥不散”自然流出,“不以为奇则奇然”,最逞诗童天真之妙。如此奇句,抖擞全篇,纵诗苑老手料也费力。

点石成金,化不奇为奇,是诗笔超度的常用手段。唐元稹(779-831)的《会真记》(又名《崔莺莺传》,金元后人取材编剧为《西厢记》等)有情诗的名句,“隔帘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欣赏者举为绘声形影之奇句。至宋,尤袤认为元稹借自唐李益(749-827)的“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情貌略似,差可抗衡,但是到明代杨慎,《升庵诗话》发话,揭底说元李二人俱借自《古乐府》齐梁人的“风吹窗帘动,疑是所欢来”,援引凿凿有据,似可定案。

考虑古代信息传播条件的那份艰难,李前元后,元稹借否李益,话不好说,但二人点化齐梁句,着实精彩。因为“风吹窗帘动”,“所欢”(即“可人”,喜爱者)等语,太过直白,故而了无雅趣。同样是借古生新,同样是期盼猜疑,而且结果都是未见来人,李益用倒因果句,因为“疑是故人来”,故而“开门”,只见“风动竹”而“故人”不见,见彼不见此;元稹用顺因果,因为“隔帘花影动”,故生猜疑,此际隐约似见,实则非见。如此点化出奇,虽然都凭据真功夫,仍须灵慧参悟,如果读者心领神会,竟然窥出国手胜棋的仙著原本凡手那一步败著变化而来,也是善学。

急情睿智,脱口而出,未必没有奇诗。据清末担任过北京《民苏报》主笔的汪同尘所著《苦榴花馆杂记》实录,癸丑(1913年)秋,作者曾携友人杜凤楼至京,寄榻于羊肉胡同的华宾旅馆,当时袁世凯正血腥镇压南方“义举讨袁”的革命党人,通缉令遍布九州,二人看到袁世凯机关报附印的画报上“绘有戎装佩剑之武士,跨马而立,并题以前人句,云‘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二句”,怒不可遏,立即援笔在画上续题“不知多少同胞血,来为将军染战袍”,见者叫好,叹为奇句。

袁机关画报前题二句原自明世宗(朱厚熜)《送毛伯温南征》七律,此诗乃明诗经典,亦奇。曰:“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金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颁诏回辕日,亲与将军脱战袍。”首二句形画将军,次联虚笔一写南方蝼蚁兵乱,一写麒麟出师有名,张扬气势;接下颈联议论,“天上”承“日月高”,“穴中”承“山河动”,脈注;尾结虚笔预见凯旋,“颁诏回辕”应前“大将南征”,说“亲与脱袍”,自有身份。奇诗精彩,真否御制,难说。皇上诗找人代笔是“赐宠”,天经地义,不用异怪。反正读诗问学,直取精髓,顺便听听故事不过方便记忆而已。

作诗推敲,炼意炼句,可以精益求精,但修改斧斵过分,把好句搞僵,也是自虐。奇诗贵天赋灵慧,得来未必就费工夫。元代吴师道《吴礼部诗话》记有山东高唐读书人阎复(1236-1312)携梅枝拄杖和乡人举荐信进京面谒贾仲明事。贾仲明是明成祖侍从,性格豪爽,才学秀拔,喜结雅士,与罗贯中忘年交。阎复登门,恰逢诸多名士大夫在堂。诸公欲试其才,命立赋梅杖。阎复本锦绣才子,即席赋诗一律,曰:“斫取江南万玉珂,春风入手惯摩挲。较清邛竹能香否?斗品鸠藤奈俗何。声破梦回霜满户,影随诗瘦月横坡。人言功在调羹上,不道扶颠力更多!”此诗清骨棱棱,特别是尾联警醒见道,颇得诸公赞誉,阎复遂有诗名。

阎复诗首起挥笔直入,写梅杖来路用处;次联牵入邛竹和鸠藤(即鸠杖),以客陪主;颈联分写梅杖声影,补笔形画主体。尾联奇崛,褒贬感慨,留下思考。说众人只解“调鼎盐梅”是台阁重臣的治国手段,殊不知国势危急时肩负“扶颠之力”的微臣黎民更加重要。奇语警拔,得沉郁叱咤者,即此类。

或谓奇诗难遇,实则未必。如果日积年久,读诗炼得学力眼力,黄钟瓦缶,奇士俗客,不但闻见自别,还能深知各位作家的擅奇手法,更添一层读诗的雅趣。

近代蜀中诗人刘师亮作诗撰联多有奇构,其对句尤以上下联的后三字炼意出奇,诸如“腾达未能舒骥足,功名原耻烂羊头”(后三字皆用史典奇),“走险饥民趋赤化,争权庸竖误苍生”(后三字皆虚色出奇),“名士本来同画饼,才人偏不解题糕”(后三字皆用唐人诗典奇)等,因为善自铸化,又非萧斋趺坐的一般墨客的见识,最值得细心诵读。有朝一日,品茗捧卷,读至刘师亮讥讽军阀乱世借苛捐杂税盘剥百姓的“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只剩屁无捐”(后三字皆用俗语),真个回肠荡气,也好痛快。此诗奇在嘲讽了混账官吏,喷发了万众愤慨,竟然得诗家之未曾想,真信诗法诚如兵法,若无帷幄运筹,呕心沥血,焉得奇兵制胜,手到擒来?

 

(作者:林岫,系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



                                                                                                    (编辑 侯方杰)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