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诗歌 >> 内容

林岫:最堪清赏是奇诗(三)

  核心提示:明代曹臣《舌华录》记有明初苏州隐士王宾与太子少师姚广孝的一段对话。姚广孝见老友王宾久住西山不出,很奇怪,问“寂寂空山,何堪久住”,王宾回答,“多情花鸟,不肯放人”。王宾的回答,看似随意,却颇有雅趣。后...



明代曹臣《舌华录》记有明初苏州隐士王宾与太子少师姚广孝的一段对话。姚广孝见老友王宾久住西山不出,很奇怪,问“寂寂空山,何堪久住”,王宾回答,“多情花鸟,不肯放人”。王宾的回答,看似随意,却颇有雅趣。后之读者沉吟玩味,一则觉得若非隐士王宾,他人道它不出,二则姚王主客对答,平仄合律,俨然四言诗摘句,皆叹为奇语。不说自己久隐不出,偏偏归咎“花鸟多情,不肯放人”,这是晋人清谈常用的“借物言情法”,曲笔。读出雅趣,一种读法;读出奇语,又一种读法。细腻风光不在掠眼一过之间,读者不可不知。
清梁章钜《楹联丛编》辑过佛寺一副无名氏奇联,曰“愿将佛手双垂下;摩得人心一样平”,虽然对面话语,直道心愿,但语意新奇。奇在心愿极简,话语极淡,对仗极工,寄意极深,却道出古今之未曾想,而尘世人心的雅俗清浊,洋溢诗外,何须赘言。但逢此类奇联,犹如金鼓镗鞳由远及近,渐次味深,愈觉震撼,望勿轻易放过。
近代吴恭亨《对联话》评晚清曾国藩一副自警联,为“老木槎牙,奇拙可味”,亦属此类。其联曰“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作于咸丰九年(1859)十月十四日,曾公《日记》可检。“一团”“两根”,用数,妆点。上联“养活春意思”,思,读作去声,说自强于精神蓬勃;下联“撑起穷骨头”,说勉力于困境笃行。穷,指困厄弥坚。话语轻松,实则社稷大臣临危受命的担当,已经让曾公精警抖擞,却擅自放宽心态,调侃出“老木槎牙”的森严气象,确实奇拙可味。
笔者读诗词文联,素用缩放二法,意指宏观微视并举,方便深沉阅读。仍以联语为例,容易一目了然。例如近代汉口中大轮船公司曾悬一四言小联,曰“中流击楫;大雅扶轮”,虽然庄雅贴切,但其貌不扬,匆匆一瞥,不过写船家行当,击楫扶轮之类,观者多有忽略。如果放大解读,“中流击楫”语出《晋书·祖逖传》,因祖逖击楫发誓,说过“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故历来建功立业者常借祖逖言,表白笃志功成的决心;又“大雅扶轮”语出北周庾信《赵国公集序》,意指扶持风雅正风的重要,故“汉武帝渡汾河大雅扶轮而歌《秋风辞》”,自信满满,豪迈无比。如此大小由之的解读,不难知轮船公司的志向和豪情大义。不同文化层次的解读,大小深浅各有所得,精悍精彩到一字一处换它不得,应属奇联。
清代江都(今安徽和县东北)县衙厅事楹联,是一副比较著名的官署联,“俱胸次光明,方许看广陵月色;听民间愁苦,莫认作扬子涛声”,警戒严正,用语磊落。放大观之,说为人须胸次正大光明和为官要关心民间愁苦,分明是官箴训则,每日抬头必见,正好检点反省。其上联正说,下联反说,双管齐下,强化了训诫语气,还妙在快意喷薄,爽有奇气,读来并不沉重。如果由小处观之,不过形画了范仲淹“忧乐”二字,即是说,若不能与民共忧,也不可能与民同乐,看广陵月色,听扬子涛声。此类短语不以淹博为性情,信手拈来,多有奇趣生焉。
奇句,很在乎何处使用;此处不奇,彼处却奇,总归随法生机,能妙造自然为上。五代诗人唐求有“恰是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墨云生”,看也寻常,如果专为洗砚而咏,则当叹为奇句。被评为“能以香山(白居易)之性情,运少陵(杜甫)之气骨”的清代诗人林松,有“忙边捉难住,闲里忘偏来”二句,貌似平淡,查检方知是写苦吟推敲的名句,漫作吟味,知他专拣平淡道来,绘声洽情,竟也添了几多奇趣。
昔读明代以布衣身份召修过《元史》的才子王彝摘句,至“偶为美名图百合,不知南北已瓜分”,猜出题画百合花不难,用语毕竟平常,后来查检出原诗是《题宋徽宗画百合图》,不由人不叹绝。北宋靖康二年(1127),宋徽宗钦宗被掳,后妃宗室及大批官吏内侍、宫女技匠,又礼器法物、图书库积等,也为金军一并劫去,国耻辱及天下。至此,有宋以来的前九帝,历时一百六十七年,史称北宋。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即位(今河南商丘南),宣为高宗,南宋开场。王彝二句显然是嘲讽朝夕沉湎书画的宋徽宗治政不力,说他企望“百事和合顺遂”,却不知危机四伏已至江山倾圮。朝廷奢侈腐败,对外割地赔款,一味迁就,而边关兵将又长期懒散闲逸,兵败山倒,不亡何如?大宋被南北瓜分,存亡各半,这是当年自命有“南唐李煜风流”的宋徽宗始料未及的。“美名图百合”写前事之喜,“南北已瓜分”说后事之恸,哀乐对比,精警意奇。无独有偶,明初大诗人高启也援笔题过此画,“不知风雪龙沙地,还有图中此样春”,问被掳北方荒寒地的宋徽宗有否反思和悔意,虚拟的弱弱一问,到底不如王彝直接指斥宋徽宗,揭出北宋存亡之恨更尖刻有力。
奇句也在乎何人所作;彼人不奇,此人却奇。例如“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唐季著名诗句,传播广远,就是不明作者是谁,或谓韩偓(小字冬郎),或谓吴融,众说纷纭。韩吴二人履历相似,同朝同第进士,又同为翰林学士,传世佳句究竟属谁,颇难决断。后来北宋王安石精选唐律,指认韩偓此诗,意非忠诤奇伟之韩偓不得有此奇句,读者知趣会意,自然没得话说。
王安石明眼,韩偓的确并非等闲之辈。韩偓十岁能诗,曾得姨父李商隐赏识。李大诗人感慨之余还写过《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诗中为韩偓等后俊小生点赞的“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成了脍炙千秋的奇句。后来,韩偓登进士第,召拜左拾遗,迁刑部员外郎等,定策诛杀奸宦刘季述,又因不阿附权贵得罪了朱全忠,结果一再遭遇贬谪,其“忠愤之气,溢于句外”,寄托于诗,遂有《玉山樵人集》传世。清代学者沈德潜评韩诗“一归节义,得风雅之正”,也为之肃然起敬。
至清《四库全书提要》奉旨定评,二句诗得纪晓岚等文史泰斗首肯,评语曰“韩偓心在朝廷,力图匡辅,以孱弱之文士,毅然折逆党之凶锋。其诗所谓‘报国危曾捋虎须’者,实非虚语,纯忠亮节,万万非(吴)融所能及”,剖析崭然有理。这就是说,后人宁信清肃中正的韩偓有此诗句,愣要小瞧吴融,吴融支持者只能嗟叹奈何。看来,刚正气节语当属英杰,则倍添精彩奇特;若移归他人,黯然无色,则是荒废奇句。能得古今读者向往德善的认可,信天公自有安排,大概也是读诗的一个硬道理。
写清奇之物,易得奇诗。譬如写梅,古今高手云集,奇诗多多,经常翻检诵读,或可豁胸襟,涤俗尘,也能“养活一团春意思”。明初诗人高启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是写雪梅的奇句,其奇景、奇色(以雪月梅“三白”设色)、奇情最为宋后诗家激赏,但总觉得精心打造的篇章,会伤害天真之趣。宋陆游在花泾观梅终日不归,友人寻来,陆游以“不须问讯道旁叟,但觅梅花多处来”作答,痴迷如此;又爱梅到突发奇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清狂如此,俱世间少有。若以陆游二诗相较,后诗奇矫,虽然夸张至极,但从容自在,不由人不信。
平淡生奇的诗,通常需要借助一些奇妙的诗法来凸显主题。宋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点线)、“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设色),明徐渭《题王元章画倒枝梅》的“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正话反说)等,皆巧运诗法而无斧凿缝合之痕,倒也难得。
梅诗见奇,构意和诗法都能胜出的,笔者比较看好的是杨万里的《庆长叔招饮一杯未釂,雪声璀然,即席走笔,赋十诗》(其五)。前二句写“雪正飞时梅正开,倩人和雪折庭梅”,首句时间,次句人事,皆明言“雪”与“梅花”,诗法称“两两对举”,读来新颖,似不见奇。后半首全对折梅人言,用叮嘱语,“莫教颤脱梢头雪,千万轻轻折取来”,深情语出,奇崛非常,忽然抖擞全篇精神。爱梅及雪,奇情奇句;第三句明说雪,暗去梅花,又尾句索性雪与梅花统统暗去,虚实明暗,运法圆转如丸,清新自然如此,确实“活泼剌底,人难及也”(金李屏山评语)。
杨公诗风雅自是,号“诚斋体”,得陆游盛赞为“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见《谢王子林判院惠诗编》)。南宋以后步趋者甚多,然而成功者甚少,究其原因,一则欠缺杨公平淡出奇的天真风致,一则在技法上历练平淡出奇能“时至气化,自然流出”的活法,更非易事。诗贵自然活泼,刻意雕琢,骛奇反而失奇,用《文心雕龙》的话说,就是“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研读杨公奇诗,能无警醒?


林岫(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



                                                                                                     (编辑 侯方杰)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