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人类简史》读书体会 卢媚娜。 上学期期末,学校领导给全体老师布置了寒假作业,要求读读《人类简史》这本书。书就放在床头,寒冷的日子里,捂在被窝,伸手即取,但是读读停停,有时翻开没读几行又放下...
——《人类简史》读书体会
卢媚娜。
上学期期末,学校领导给全体老师布置了寒假作业,要求读读《人类简史》这本书。书就放在床头,寒冷的日子里,捂在被窝,伸手即取,但是读读停停,有时翻开没读几行又放下,读得并不顺畅。因为这本书有厚度,有深度,读起来自然也就有坡度,有难度。不过,“啃”下来之后,还是有不少收获。可能理解得并不准确,好在西谚有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就有了胆量写下来,完成任务的同时,进行一番梳理,让自己的感受更深刻、收获更清晰。
一
在作者的宏观叙述中,整个人类“从动物到上帝”的基本过程被概括为三次重大的革命:
1.认知革命。大约从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认知革命带来的虚构能力,尤其是虚构意义的能力,让人从一众动物中脱颖而出,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2.农业革命。大约从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靠着人类虚构能力创造出来的货币、帝国和宗教,人类逐渐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人文主义开始逐渐盛行。
3.科学革命。大约500年前,科学革命可以说让人类历史画下句点而另创新局,历史由此进入全新的阶段。科学最终会破坏掉现代人笃信的宗教——“人文主义”,由“数据宗教”取而代之。
具体到单个人,人的基本能力不如很多其它动物,如奔跑,不如猎豹,如捕猎,不如狮虎,如负重,甚至不如蚂蚁(从自身重量与所负重量的比例来看),那为什么只有人类实现了“从动物到上帝”,而其它动物都没能实现这一重大的发展变化呢?作者的回答有别于我们之前所接受的历史观。作者提出了极具创新性,甚至颠覆性的见解:智人之所以能够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靠的就是虚构和想象的能力。每种动物都有语言,但是,只有人类的语言能用有限的词汇表达无限多的含义。只有人类才能讨论那些并不真正存在的事物,相信不太可能的事情。换言之,人类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在于虚构和讲述故事。虚构和讲述故事的重大作用就在于,它能让人进行合作。这是人类的力量被放大、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简而言之,作者的逻辑就是:虚构和讲述故事使人类能够合作,而合作使人类的力量迅速叠加、放大,人类最终主宰了这个世界。
二
讲故事竟是如此重要!
联系生活实际,确实如此。报纸、电视在讲述着世界故事、国家故事、社会故事,微博、微信、抖音在讲述着单位故事、个人故事。国际著名的“TED”演讲是在讲故事,国内知名的“逻辑思维”每天一分钟以及跨年演讲四个小时是在讲故事。马云在讲故事,莫言在讲故事,他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题目就叫《讲故事的人》。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每时每刻也都在讲着故事。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学习讲故事、学会讲故事,把故事讲好,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而我却又是一个不善于讲故事的人。基于这样的理性认识,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不能即兴地讲,那就从事先有精心准备讲起;不能生动地讲,那就从平实真诚讲起;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那就从小切口、微话题讲起。
班主任要重点讲好以下故事:开学故事、关键事件的故事、家长会的故事、休学(毕业)故事。其它的都好理解,这儿重点说说关键事件的故事。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件,其中,能影响到班级班风建设的,就可以认定为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有正面的,如班级取得的成绩、师生中的好人好事、感人事迹等,也有负面的,如部分学生的错误等。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讲好故事,进行总结、反思,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认识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班主任要有讲故事的艺术。因为我本人很不擅长讲故事,谈到这点未免心虚。不过,结合亲身体会(之前主要是听故事的体会),也查阅了相关资料,觉得讲故事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人”,具体办法有两个,一是要把自己放进故事里,二是想办法让学生走进故事。这样,故事就基本讲成功了。
1.把自己放进故事里。
印象中,有一次教育李某学生,为了和他说清“学习中不能有半点虚假”这个道理,我跟他讲了自己小学六年级一堂科学课上“出丑”的故事,老师在教学“声音通过哪些媒介物可以传播”这一内容,叫几个孩子到讲台边,将耳朵凑着脸盆倾听是否有听到声音,前两个同学都说听见的,最后一个叫的是我,当老师以同样的问题问我时,我当时虽然没听到声音,但也回答“听见了”。接下来,老师的一句“我都没敲击,你怎么听见声音了”,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而我也羞愧得无地自容。这个故事自然也“逗乐”了我眼前的学生。紧接着,我把我的老师对我讲的话转述给他,告诉他“所谓实验精神,就是讲求务实、严谨、求真的态度,不能放过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而学习者就必须具备这种精神”。我又与他分享自己在后来的学习中常以此例来警戒的思想。从李某同学接受教育以后的学习行为中,我发现讲点老师自己的糗事,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很有作用的。
很多时候,我们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因此,所谓“把自己放进故事里”,意思是说要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融汇在故事之中。永远不给学生讲自己不相信的话。故事也许是别人的——是我读来的或听来的,但故事的精神内涵是我自己认同的。唯有这样,我们给学生讲故事,才能体现出教育的真诚。
2.让学生走进故事。
所谓“让学生走进故事”,就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引导他们思考,组织他们讨论,或者让他们推测故事的发展以及结局等等,而不仅仅是做听众。这种讨论、思考,实际上是基于故事的互动,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所在。讨论、思考,可以安排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可以安排在讲完故事后。当然,一边讲一边结合故事让学生很自然地参与,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这让我马上想起了开学第一天的教师会,校长做开学计划的报告,她一改以往会议的方式,给我们每个老师发了一张纸,用几个与会议主题相关的问题,将老师们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进建议的思考中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种方式与“让学生走进故事”实际上是一个道理。
故事容易记忆,容易传播,容易引发共鸣;故事贴近人性,富有感情和生命力;故事能给人思考的空间,能唤醒人的内心情绪。因此,作为一个老师,一名班主任,需要具备找故事、说故事和传递故事的能力,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这就是《人类简史》一书中强调的“故事”的力量。
(编辑 蔡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