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孙春勇。 今年的寒假过得有点糟心,因为杭城经历了没完没了的雨天。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打破了原先对假期的美好憧憬,郊游没心情,晒太阳成了奢望,窝在家里捂棉被成了最应景的假期生活方式。当然,作为一...
孙春勇。
今年学校发的假期读物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关于这本书,早在一年前就有朋友推荐阅读,说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但一直没有时间阅读。现在,终于有了机会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读,果然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另辟蹊径的历史书,是一部有独特视角的社会书,也是一部引人思考的生命哲学书。作者用了390页的文字将人类近10万年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把人类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三个阶段。这是一部宏大的人类发展史,更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全书从一个设问引发:10万年前,我们人类只是非洲角落里一个毫不起眼的族群,对地球的影响力和萤火虫、猩猩或者水母相差无几。为何我们能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宰?而人类从农业时代开始到成为地球的主宰,其实只用了短短的几千年。
确实,我们人类论个人力量,我们不能和非洲黑猩猩比,更不能和非洲狮、长毛象、恐龙等大型动物比,但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它动物,强于其它动物,作者认为是人类会思考、有创造力,是“智人”。“智人”能创造工具,能发明火,所以能从其它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智人”能创造故事,讲故事,从而把一个个个体或是小群体联系起来,有了团体合作的强大的能力;而进入科技革命时代,“智人”能够创造出更加先进的东西,能改变社会,改变自然,从而成为了地球的主宰,甚至改变太空(假期看了《疯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两部科幻电影后,我更相信人类的这一能力,改变地球、改变太空,一切皆有可能)。
“创造性”是整本书的核心关键词,创造能力是“智人”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对作者的这一观点我非常认同,由此也引发了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思考——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特别是在17日下午聆听了省教研室评价部主任沈启正老师《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评价改革》的专题讲座,使我更坚定了这一方向。沈老师解析了当下教育界最热门的“核心素养”、“高阶思维”、“高阶能力”,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更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我们可喜地看到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高铁、神舟、天宫、FAST、大飞机……一个个都成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新名片,这是中国创新能力提高的新成就;但是,2018年的中兴事件,也该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悲哀,我们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奋起直追。这是一个国家的系统工程,但教育肯定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我因此更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也开始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有多大的实效性?现在想来,自己的课堂其实还是暴露出诸多的问题:1.课堂主体颠倒,教师还是一言堂,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2.知识点讲授为主,深层启发点拨不够。课堂还是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落实、强化,而对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不够,学生课堂参与度不够,思维的深度不够。3.课堂停留在听、记层面的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分析、理解、实践能力的培养。4.课堂评价还是停留在纸笔测试,而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严重不足。这一系列问题暴露的焦点就是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更谈何“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认识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诸多不足,明确了改进的目标,我想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改进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学主体的真正转变。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这一教学关系说说大家都知道,但是真要落实起来确实有很大的困难。课堂主体的转变,还是要从课堂的组织形式改变入手。 2.从重知识的讲解落实,转变为重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如可以通过以下三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1)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对这一知识的理解;(2)举一个例子说明;(3)能用这个观点解决现实问题 。 3.注重材料的留白,活动的留时,让学生的思维能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启发深度思考和实践。 4.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从关注平时的纸笔测试成绩,但更加关注平时的课堂活跃程度,回答(提问)的创新程度,实践拓展的深度。
指向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立马付诸实践,但愿自己能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最后,感谢在这个特别的寒假遇见了《人类简史》、《流浪地球》,以及沈启正老师的精彩讲座。
2019年2月19日晚
作者简介
孙春勇,中学高级教师,教务处主任,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老师;浙江省教坛新秀、余杭区学科带头人,杭州市2018年度教育改革创新年度教师、余杭区课改“精英教师”等。
教育箴言: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教育是智慧与智慧的启迪。
(编辑 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