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云
吴中彦的行草书以其独特的风貌与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众多目光。对其行草本体论的探究,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深入理解其书法审美旨意与意蕴的大门。
线条之美:行草本体的基石
吴中彦行草的线条,是其书法本体的核心要素,也是审美旨意的直观体现。从笔法上看,他深得传统书法用笔精髓,中锋用笔稳健而扎实,使得线条具有一种立体感与质感。在起笔时,或藏锋含蓄,如古木之根,沉稳而内敛;或露锋果敢,似剑出锋芒,锐利而明快。行笔过程中,轻重缓急的节奏把握精准,时而如潺潺溪流,线条轻盈流畅;时而似汹涌波涛,笔画厚重有力。收笔处,或戛然而止,干净利落,给人以干脆之感;或意犹未尽,留下丝丝飞白,增添了几分空灵韵味。
这些线条的变化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意蕴。它们是吴忠言情感与心境的外化,当他心情愉悦时,笔下线条灵动跳跃,充满生机;当他沉思内敛时,线条则沉稳凝练,富有张力。这种线条与情感的紧密联系,使得欣赏者能够透过笔墨,感受到书者创作时的内心世界,实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结构之妙:秩序与变化的融合
行草书的结构在吴忠言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秩序与变化之美。从整体布局来看,他遵循传统书法的结构法则,注重字的重心平稳与比例协调。每个字的笔画安排疏密得当,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吴氏并不满足于简单的规则遵循,在结构中巧妙地融入了变化元素。
先生善于运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打破常规的结构模式。有的字将某一部分笔画伸展拉长,以增强视觉冲击力;有的字则将部分笔画进行收缩,形成一种紧凑的态势。这种对比与反差,使字的结构产生了一种动态的美感。同时,他还注重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通过笔画的呼应、牵丝的连带,使一行字甚至通篇字都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仿佛是一曲和谐的乐章,有起有伏,有张有弛。
这种结构上秩序与变化的融合,体现了吴中彦对书法审美中对立统一原则的深刻理解。秩序保证了作品的稳定性与规范性,让欣赏者能够感受到书法的传统底蕴;而变化则赋予作品以活力与创新,使其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反映出一种对生活与世界的哲学思考,即万物皆在有序与无序之间寻求平衡,书法亦如此。
墨法之韵:浓淡干湿的诗意表达
墨法在吴中彦的行草本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其书法审美意蕴的重要载体,对墨色的运用可谓独具匠心,通过浓淡干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墨韵之美。
在先生的作品中,浓墨如漆,厚重而深沉,常用于表现字的主体部分或强调重点笔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力量感。淡墨则如薄雾轻烟,轻盈而空灵,常用于笔画的过渡或营造一种悠远的意境。干墨与湿墨的交替运用,更是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干墨时,笔画飞白尽显,似干裂秋风,展现出一种苍劲古朴之美;湿墨时,墨色饱满,如润含春雨,洋溢着清新润泽之感。
这种墨法的变化,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的展示,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它如同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意境,以墨色的丰富变化来表现自然万物的神韵与生命的律动。同时,墨法的运用也与行草书的节奏相呼应,浓墨重彩处如激昂的高潮,淡墨轻染处似舒缓的间奏,干墨湿墨的转换则如同音乐中的节拍变化,使作品充满了节奏感与韵律感,宛如一首无声的诗,在纸上流淌出独特的诗意。
情感之魂:书者心境的自然流露
吴中彦行草本体的核心,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也是其书法审美旨意的灵魂所在。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技巧展示,更是书者内心世界的抒发。在创作过程中,他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思想感悟融入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中。
无论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挫折的感慨、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都能在他的行草作品中找到痕迹。先生以笔为媒介,以墨为语言,将内心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纸上。这种情感的真挚表达,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欣赏者在观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书者当时的心境,或激昂、或沉静、或喜悦、或悲伤,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的注入,使吴中彦的行草书超越了单纯的书法技艺层面,上升到了一种精神与文化的高度。它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书为心画”的审美理念,强调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对文字的书写,更是对人性、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表达。通过行草书,吴中彦实现了自我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也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他内心世界和文化内涵的窗口。
文化之根: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吴中彦的行草创作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从传统方面来看,对古代经典行草书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临摹,汲取了历代书法大家的艺术精华。继承了传统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基本规范,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书法的审美观念,如对中和之美、气韵生动的追求。
吴先生并没有被传统所束缚,积极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将现代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手法融入到行草创作中。他在作品《人民公仆周恩来》的形式感、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使行草书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如在作品的布局上借鉴了现代平面设计的理念,注重空间的分割与利用,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在墨法运用上,结合了现代绘画的色彩观念,使墨色更加丰富多样。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得先生的行草书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反映了当代书法艺术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让我们看到,传统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只要我们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就能够让古老的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吴中彦的行草本体论本身含盖了周馆红文化的最高审美寓意,其书法审美旨意与意蕴丰富而深刻。通过线条、结构、墨法、情感以及文化等多个层面的有机融合,他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行草艺术世界。这个世界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艺术才华与审美追求,更体现了周馆红文化《周公研究》书法长卷艺术旨意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为我们研究周恩来的周馆红文化深入理解和欣赏行草书艺术提供了一个独特而精彩的范例与典范!
(编辑 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