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兹成
我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出生于一个书香家庭,受家庭环境薰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参加工作以后,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也经常从报刊上摘录文句于笔记本上。
1988年初,我参加黄冈师范专科学校秘书专业学习,掌握了文秘工作的基础理论,加深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认识,了解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后调任企业宣传干事,辅助领导做调研,撰写文稿等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一难得的岗位,购买《中国实用文体大全》、《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书籍,频频制作美工字标语、海报,提笔完成各种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稿等,没有创作过工作之外的文学作品,但乐此不疲,工作很充实。
后来,我又调换工作经常出差,但购书藏书读书的习惯依然持续着,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里的藏书渐渐丰富起来,目前个人藏书已近3000册。1993年惠来县城计划建设一座高级酒店,我受邀为企业搜集相关资料,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凭着我多年酒店工作经历和参加深圳大学饭店管理专业学习的知识,参考资料认真编写,使项目顺利获批。
生活中偶尔写些小文章,无论稚嫩青涩,还是热情洋溢,都倾注着我的深情,饱含着我的文学追求,浸透着汗水与心血,这些笔记本至今还珍藏在我的书房里。为充实文化知识,2000年我就读于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更增强我写作的信心。我将多年企业管理经验,撰写《浅读企业形象》、《员工素质是企业的根本》二篇论文,先后被《商讯互动》杂志刊载。
写作是一种崇高的艺术,每一个文字都是华夏文明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我认为每一个生活中的素材,其实都可以成文章里栩栩如生的场景,也就是说写作最主要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最深刻的体会,才能创作出最有深度的文章。
初中时期开始,我就爱好集邮文化活动,并主集名家亲笔签名实寄封。2003年初,我在整理藏品后,心血来潮,撰写《我收藏名家实寄封》一文,不自量力的向《汕头特区晚报》投稿,不到一个月时期发表了。这篇文章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却是我真实情感的流露。我还爱好旅游,有时也写些游记,它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抒发了某些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九月九登高赏菊》、《春日闲情踏浪去》等发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县文化馆向作者征稿,用文学形式讴歌中华民族共克时艰的动人故事,我迅速创作《凝聚民族的力量》一文,被刊登于《惠来文艺》杂志专刊。每每收到报刊社寄来发表我作品的刊样及稿酬时,我都有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也会告诉家人一同分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我投入民间文学创作与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
文学作品民间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与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我县曾因涉毒问题先后被国家禁毒委列为外流贩毒重点关注地区,制毒犯罪严重通报警示地区。为摘除“毒帽”,全县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禁毒人民战争,惠来县文明办、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单位为增强全民禁毒理念、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举办征文创作大赛。
我精心创作民谣作品,让民众在其生活中共享口头语辞艺术,培养着人们高尚的情操。《禁毒歌》、《乐享无毒新生活》获得了二、三等奖及奖金。惠来县文联、县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多次征文比赛,我都经常热情创作各样文体的文章参加并获得等次,自娱自乐的业余爱好得到人们的认可。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凭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反映了新时期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为生活服务。我创作民间故事《白花山与白花公主的传说》、《惠来水仙宫传说》等,不经意间,又丰富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近些年许多有文化良知和历史责任感的专家学者已把目光集中在传统古村落的考证、测绘与抢救性保护上,我走访孔美、圆墩、邦山、兵营、见龙等村庄深入生活,了解历史沿革,乡规族谱等,深有体会的撰写古村落的人文物土,民俗风情,传统技艺,古建筑遗存等,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隆江关帝庙、清溪祖祠、辅臣公祠先后申报惠来县文物保护单位,我为其撰写申报材料,得到县文物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凝聚记忆,串起乡愁,为乡村建设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助力乡村振兴。圆墩村申报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我被聘为葵潭镇古村落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顾问,深入了解革命烈士纪念碑,客家大院,新德庵等古迹,为该村大力挖掘民间故事,也让民间文学深深植根于生活文化中。
孔美村申报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聘请我为材料撰稿人,我不断研究该村族谱,踏遍全村每个角落,与村民交谈搜集资料,了解一些流传于民间历史的往事,挖掘其精神文化内涵,深层次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延承。撰写14000多字的申报材料。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工作论证会”上对该村历史渊源,村落传统格局,祠堂建筑保护,民俗文化挖掘传承,进行全方位的详述。
惠来县文联申报“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我作为唯一的撰稿人搜集《惠来县志》(康熙廿六年版)、(雍正九年版)撰写申报材料4000多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顶着烈日到实地拍摄相关照片,《南方日报》整版刊登,配合专家教授,实地考察,介绍惠来沿海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遗迹,使我县申报成功入选。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通过传承提高人们的素质,推进文明建设。《惠来五百年》、《惠来文史》出版,向社会广泛征稿,经过专家们的筛选,二书入编我的文稿12篇,能为社会发展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感到舒心,有着满满的成就感。
地方历史文化是各个地方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财富,为深入了解搜集整理,我时不时到县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前往革命老苏区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挖掘红色文化,增强人们爱国主义教育观念,不知多少次游览了葵阳大地的山水岩泉、名胜古迹,到当地历史遗址实地考证,抄录碑刻,拍摄文物,激发我的写作灵感,不断推介惠来置县近五百年的历史文化。
有时为了考证某一事物,不知翻阅多少书籍。有时稿件完成,也打印出来听取家人的意见,争取将文稿更完美。经过岁月的沉淀,使我感到对写作爱好更加亲切,蕴含着我的人生价值之所在。
1996年以来,先后撰写地方历史文稿30多万字,发表于《羊城晚报》、《揭阳日报》等多家报刊,入编《作家笔下的揭阳》等书籍。2011年我萌发了将多年在各类发表文稿结集出版的念头,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拙著《惠来风情》一书由珠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记叙惠来县悠久历史,文化遗产,风土人情和社会风貌为题材的文集。该书获得广东省第五届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提名奖。我认为只有扎扎实实的学习,养成阅读习惯,才能写作出更多讴歌新时代的文稿,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传播正能量。
在文学写作的道路上,迈开了自己的脚印,使我倍感欣慰,我忘不了给予我支持和鼓励的朋友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我将不断学习、热情积极创作,提升生活的幸福感,续写我的写作故事。
唐兹成
作者艺术简介:
唐兹成(1968 - ),竹风斋主,中级职称,研究方面潮汕历史文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副会长,揭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揭阳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揭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揭阳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理事,惠来县书画院院长,惠来县第六届政协委员。2011年举办唐兹成书法展,著作《竹风墨韵》(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著作《惠来风情》(珠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编辑 侯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