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苑百家 >> 综合 >> 内容

一个草根写手借名人做学问的网络红人

  核心提示: ——对话《范曾研究》杂志执行总编杨青云 蔡晓林(中访网总编) 图片说明:新加坡电视台国际频道记者萧炜深采访杨青云(左一) 微访谈嘉宾简介:杨青雲,笔名三道快枪。河南邓州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

——对话《范曾研究》杂志执行总编杨青云   

 

 蔡晓林(中访网总编)

 一个草根写手借名人做学问的网络红人

                    图片说明:新加坡电视台国际频道记者萧炜深采访杨青云(左一) 

 

 微访谈嘉宾简介:杨青雲,笔名三道快枪。河南邓州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韶关市批评家协会理事。2014年主持的范曾研究项目被北京市有关单位评为优秀人才。为多家书画媒体机构和中央级报刊聘为高级研究员、副主编、专栏评论家等,其主要著作有《二月河评传》、《范曾论》、《范曾之道》、《范曾新传》、《杨克新论》、《马新朝新论》、《忽培元浅论》、《骆英诗学论纲》、《深圳天堂的凹陷才是底层的底》、《杨青雲论稿》、《樱花结》长篇小说等。现为《范曾研究》杂志执行总编。范曾研究会会长。中国专业人才库清缘书画院执行秘书长。

 

新视野微访谈                             

采访主持人:蔡晓林  

 

   借“名人”做学问 自己也在这种默默无闻中成了“名人”

 

   @新视野微访谈: 杨会长,你好!据马忠先生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农民工作家写出《二月河评传》)中透露,你在2010年前后的那段时间里,不畏生活环境简陋,执着耕耘,终于写出一本质量上乘的学术专著《二月河评传》。引起各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称赞。成就了你人生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时此刻,能给我们广大平民背景的年轻人群体,谈谈你在创作事业中是靠一种什么样的无畏力量,使你渡过了人生中最艰苦的奋斗岁月?你觉得你是不是属于“屌丝逆袭”这个类型的人物呢?

  @杨青云:首先谢谢中国访谈网对我的关注。让我谈谈创作《二月河评传》之前那段艰苦的奋斗岁月。如果说我在奋斗中的苦难或是酸楚,只能说是看你站在什么样的角度上。因我是站在一个搞学术的起点上,那么再苦的磨难或是再无奈的苦难对我都不算什么问题。因我当时那种做学问的心态,是想颠覆一个草根评论家的传奇神话。按我原来的话说,就是做学问也要做大学问,这正是我想研究的对像,这也是我们当时的南阳或河南最出名的文学大师——二月河。在我拙著完成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想去拜访二月河,可是他不认可,或是二月河根本就不相信,一个连高中都没有读完的农民工咋能为二月河写一本评论专著? 我记得曾找过南阳市副秘书长王韵华,还有二月河的私人秘书鲁钊等都给二月河讲到:杨青云就是没有写好二月河,他有勇气写出了一部学术专著,他比那些光在嘴上说却没有行动的人来比显然有他的可贵之处。最后二月河还是接受了我的专访。可是二月河与我谈的话题却是诗歌,我又趁机会马上写出了对二月河的长篇专访,发表在《贵州民族报》副刊,几乎占了一个版的位置。 

如果非要问我是不是属于“屌丝逆袭”这个类型的人物?也可以说是,那我也可以说不是。先说是,这主要是缘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走向成功,是我选择的“点”特大,或是叫太“名人”,这与我后来研究范曾都是一个理念,借“名人”做学问,自己也在这种默默无闻中成了“名人”。再说“不是屌丝”,首先我不看好这样的冷“词”,我只看好我敢搞出“无中生有”的传奇神话,说白了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评论家。因为,草根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但“草根精神”不能简单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划等号,是因为它时时彰显的是底层、弱势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说穿了就是一种不屈不挠,不卑不亢,挣扎向上的精神。我以一个评论家的视角时时彰显着一种草根精神,苦苦挣扎中我们的精神是“向上的”,这种向上的精神姿态大概就是“根”的最卑微也最坚韧的社会性意义所在。   

 

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文化符号“范曾研究” 

 

 @新视野微访谈: 你成功推出《二月河评传》后,最近2年,你又从文学界牛人摇身一变而成为书画评论界牛人,成了研究范曾的专家学者,并成功运作了范曾研究会、《范曾研究》杂志和《范曾新传》等,这中间的转变,实在有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虽然说,文学和艺术是不分家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就不知有多少距离,而你竟然做得这样顺风顺水。能给广大关注你的网友、粉丝告诉下你如此快捷、成功的“转行秘诀”吗?对你曾经的朋友、如今还在坚持严肃文学创作的文友同仁,有什么中肯的建议吗? 

 @杨青云: 我从文学牛人转化为书画评论的牛人,《中山日报》早有报道。北京的《京华时报》、《中华风采》、《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美术家网》、《人民艺术家》和海外的《华文时报》、《世界日报》、《台湾新闻报》、《大公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政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多有报道。其中一家媒体采访我的文章一开头这样写到:《一个草根评论家搞红的范曾研究》已经成了一个中国书画的商业神话,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文化符号“范曾研究”。这个神话持续了七年时间,到现在它越发显露出了复杂深奥的面貌:一方面,“杨青云”在这个神话效应中获得了盛大声名;另一方面,“范曾热”或是“范曾现象”对他本人也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接连惊喜——我注意到,自从近期看到《一个草根评论家搞红的范曾研究》和《范曾研究好事连连》、《宇宙体书画家张雷策划范曾文化酒并题写品牌字》等。一些人认为,杨青云有意炒作“范曾现象”是借名人出名。还有人批评杨青云发起的“范曾研究会”牌子大,太虚化。 我曾在《范曾研究杂志创刊辞》开头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国家软实力少不了书画版块的支撑。因为中国书画足以代表我们国家的文化和精神。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法国所带的国礼是范曾大师画的一幅人物国画。从习总书记的这一外事活动中折射“范曾文化”或是“范曾精神”的渐渐走红。 本人在此想给广大关注我的网友、粉丝们建议:最好先淡化文学写作,从书画入门这样会更现实,你会很快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如我今年去深圳,一个老板朋友收藏了我的一个小斗方荷画,给的红包就是5000元大洋。你想想,如果我们写一篇大文章,你一下子也搞不到5000元吧?还有我上周回南阳,中午吃饭后一个朋友请洗脚,这家洗浴老板得知我是北京“范曾研究会会长”,非让给他们留幅墨宝,出于礼节,我挥笔书写了《道》与《和》,想不到这家洗浴老板也给我发了红包……   

 

中国当代书画“走出去”不畅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新视野微访谈: 最近,你在接受国内某主流媒体专访时透露,今年你主持的范曾研究会,将与国资委中国专业人才库清缘书画院组合作战,策划推出“范曾文化酒”系列等有关范曾文化的活动。这个运作规划,从经营层面上来说,毫无疑问,是你通过“范曾研究”这个切入点成功运作的“文化产业链条”或者说“文化增值服务”。这一运作规划,也充分反映出了你在经营方面的“独到见解”。这份“独到见解”的基础,是否与你以前在深圳做过财经媒体编辑工作有关?作为一名从草根成长起来的文化学者,你又是如何理解“商业”与“文化”这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 

 @杨青云: 你提到的“文化产业链条”说到了我搞范曾研究的实质性层面上来,如果换一种说法就是一家媒体说我现在是“文化圈子中的商人”,我也认可这一说法。还有北京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给划出50亩地,让搞范曾文化,他说:“我算是服你了,你有商业理念,我细想想搞范曾文化是有大商机的……”我们以清缘书画院为依托还将筹建“范曾博物馆,现在正在完善各项审批手续。 至于说我在深圳做过财经媒体的编辑工作,才有了今天这样如此的“商业”与“文化”这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在我个人理解“商业”与“文化”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先把“文化”品牌树起来,关系到如何树立“范曾研究”这张文化品牌,我们与《人民艺术家网》、中国学术新媒体、中国书画新媒体、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张雷艺术山庄、张雷书画院等联合策划的“中国书画走向世界大工程”已经启动。在此,我要感谢范曾研究会执行会长许世章先生对“范曾研究”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研究中能够像范曾在海内外取得成功的屈指可数。我本人在答记者问时曾说到范曾五最:一、范曾是当代画家中文化底蕴与学问最好的一位画家。二、范曾是当代拥有崇拜者最多的画家。所到之处,如“明星大腕”,备受簇拥。三、范曾是目前书画界中字画价格最高的画家之一。四、范曾是当代画家中纳税最多的画家。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画卖得最多。五、范曾是当代被造假画最多的画家,据说有五百万张范曾假画。大部分艺术家的作品似乎只能在国内书画界的小圈子里兜兜转转,难以在大众书画视界掀起波澜。除了2014年被媒体称为“范曾书画年”之外,近几年能够真正在海外市场走红的,就只有范曾等极少数书画家。中国书画市场除了范曾走红,更像是零敲碎打,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范曾走红极大提示了中国当代书画的信心,但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范曾自己,中国当代书画的世界影响力似乎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走红”。而另一方面,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中国书画研究学者,都对当代书画走出去期望很高。“中国专业人才库清缘书画网”、“人民艺术家网”与“张雷艺术山庄”、以及《世界艺术家》杂志联合推出的“中国书画走向世界大工程”,政府的支持力度、重视程度都还是让人寄予了很大希望,但实际效果与预期的投入还是存在较大落差。这不得不让人感到困惑,中国当代书画“走出去”不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值得可喜的是范曾研究会与中国专业人才库清缘书画网已经互为渗透成一个专一打造中国书画品牌的团队,我们将继续弘扬范曾文化,做好做大《范曾研究》大文化品牌,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


                                                                                               (编辑 杨超)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