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文艺荟萃 >> 内容

关于报告文学的两个向度

  核心提示:关于报告文学的两个向度...
丁晓原
 
 
  面向现实——
  “日常的”、“有意味的”受欢迎
 
  近两年出版的《中国在梁庄》、《十四家——中国农民生存报告(2000—2010)》、《农民中国:江汉平原一个村落26位乡民的口述史》等作品,吸引着读者的目光,也似乎预示着报告文学的某种新变。
 
  如果说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学,是时代的报告的话,那么前述这些作品没有具体而重大的新闻题材,其新闻的意味是内在的,给读者传达出更多的是关于乡村的新状态、新信息、新感受,很有当下生活的质感。这些作品不只是叙写事象,作者个人化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也包含在叙写之中。有意思的是,这些作品的作者都不是职业作家,但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朴素叙说以及蕴藉其中的思考,在一些专业或成名的报告文学作家那里是不多见的。
 
  报告文学最基本的价值就是现实品格,这是报告文学文体存立的基本支撑。具有现实关怀品格的报告文学,要求作者回应社会关切,关注现实,介入现实,呈现真实,并且对报告客体做出具有思想深度的解说。由于存在语境的变动差异,报告文学现实品格的呈现也与时俱变。最初,报告文学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题材的新闻分量决定的。作品政论式的解说,在文学处于中心的时代也比较容易产生效果。而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报告文学已不具有新闻优势。这一变化,直接影响着报告文学的创作。
 
  上述作品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这些非职业写作的报告文学,之所以能在界内外获得关注和好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们满足了读者对报告文学新的阅读期待,即叙写他们日常生活中有意味的故事。莫言曾区分过小说的两种写作,“为老百姓写作”和“作为老百姓写作”。这里实际反映了作家两种不同的写作心态和姿态,前者对生活、对读者取居高之势,后者则敬畏生活,与读者平等而谈。前述几部报告文学新作无一不是“作为老百姓写作”,作者因生活其间而写作,而不是因为写作而“生活”,所以姿态低,紧贴大地,写作自己亲历的生活,采用明显的现在进行时态,很有生活意味和生活密度。当然,这一趋势也意味着,报告文学需要重新发挥自己作为叙事文学的优势,靠“叙事信度”吸引读者,把技巧深藏于对现实的书写之中。
 
  面向历史——
 
  边界厘清的必要性
 
  近年有一种以纪实文学置换报告文学的倾向,其中重要的背景是报告文学在作历史叙事时出现了边界不清。本来报告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文学,边界是比较清楚的,但历史报告文学的风行甚至泛化,使得对其边界的定义难以自圆其说。我们可以说董汉河《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钱刚《海葬》等是历史报告文学,因为这些作品的现实意旨是很明显的,可以说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特殊对话。但我们却很难说包括王树增《1901》在内的一大批历史纪实作品也是报告文学,起码它们的“非典型性”太过明显。
 
  应当明确地说,报告文学是可以也有必要向历史开掘的,但这种开掘必须设限。失范的历史报告会使纪实走向它的反面——虚构,而虚构无疑就取消了报告文学。合范的历史报告文学写作,其基本的要求是作家在还原历史存在时是“够得着”的,无需以虚构再造历史。这种“够得着”首先在叙事对象的时间上是适度的,大致为百年上下,对过于久远的历史作非虚构的叙写,其叙事的信度值得质疑。其次在具体的写作中是可纪实的,即历史的存在具有切实的史料、文献记载;作者能够通过采访与过往的存在具有关联的人物,走近历史,再现历史;作者还可以通过踏访历史遗迹,感知当年人与事活动和发生的现场,触摸有温度的历史。再次,在作品的价值生成上,作者需基于当代意识,更关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精神联系。
 
  此外,以纪实文学置换报告文学,实际上模糊了报告文学对于真实性的特殊规定。报告文学的真实性,是指所写实有其人、实有其事、客观真实,而纪实文学作为一个大类,其内含的个体对真实性的要求不一。“纪实小说”、“非虚构小说”等纪实文学,不像报告文学那样有着严格的客观真实的要求。有些报告文学作品中有虚构的存在,但不能反过来认为报告文学可以虚构。“略有虚构”,正是徐迟《哥德巴赫猜想》这一名篇的硬伤。当然,客观真实在写作实践中是一大难题,语言记录与现实存在之间有差异,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误差,难以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但作者应坚守的底线是对于虚构不能“主观故意”,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表达效果,在涉及人和事等基本属性的大节方面,故意虚构,否则就越过了报告文学的边界。
 
  有关报告文学名称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对这一文体的认知至今还模糊不清。这种模糊不清,给报告文学创作、研究、评价等造成许多障碍。鲁迅文学奖设有报告文学奖,但不少参评作品是一般的历史纪实、现代人物传记,这使评奖者难以把握。由于文体边界的游移,也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伪报告文学”,一些泛历史纪实和失真较多的作品,影响着报告文学的声誉。另外,文体的边界关联着文体特性的确认,关联着研究的理论依据。因此,明晰报告文学的边界,是当前言说报告文学不能绕过的问题。
 
                                                                  (编辑:侯方杰)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