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天地 >> 文艺荟萃 >> 内容

我们为什么纪念梅兰芳

  核心提示:我们为什么纪念梅兰芳...

贾志刚
  

    ◎ 今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大师,有缅怀、纪念、重温的意义,但更为深远的内涵则是梅兰芳大师对于我们今天的指导、教诲的现实意义,以及指向未来的历史意义。
  ◎ 在近几十年戏曲大量演出着“话剧加唱”这种类型的剧目,戏曲舞台出现了写实化、生活化的趋势,甚至许多人宣称用话剧来改造戏曲,或戏曲必须大量地借鉴话剧。其实,梅先生在几十年前就告诉了我们,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不是生活化、写实化,而是第一求美,第二神似。
  ◎ 梅兰芳先生在1949年11月提出了戏曲未来发展所要坚持的创作原则,这就是“移步不换形”。当年梅先生的主张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事隔六十年后,重温梅先生的改革主张,让人不得不佩服之至。

    有人说,有的书上也说,梅兰芳第一次把戏曲推向海外,使外国人欣赏到戏曲的魅力。这话不准确,应该这样说,梅兰芳较早地把戏曲推向海外,其影响是空前而巨大的。
  翻开尘封已久的《申报》,我们看到光绪五年1879年5月22日,美国前总统格兰脱在上海大观园欣赏戏曲,看的是京剧《赐福》《加官》《财神》《金山寺》《双摇会》等。还有俄国皇太子亲赴香港看戏等。而在光绪十七年的1891年,也就是梅兰芳访日28年前,京剧武生张桂轩应华侨之邀请,随戏班在日本的长崎、大阪、东京、神户等地演了3年多,之后1895年又去朝鲜汉城演出,1896年又去俄国海参崴、伯力演出,于1908年回国。在京剧走出国门之前,地方戏如高甲戏、琼剧、潮州戏等已经多次前往东南亚演出,高甲戏最早,1840年高甲戏的三合兴班就已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演出《三气周瑜》等戏。尽管如此,走向世界,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梅兰芳,无论是1919年、1924年的两次访日演出,还是1930年赴美国演出和1935年赴前苏联演出,为京剧乃至戏曲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世界对“东亚病夫”和“东方睡狮”另眼相看,令西方世界重新发现并重新确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形象。这当然是值得纪念的,但仍不是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的全部理由。我们今天纪念梅兰芳大师,有缅怀、纪念、重温的意义,但更为深远的内涵则是梅兰芳大师对于我们今天的指导、教诲的现实意义,以及指向未来的历史意义。仅举两点来说明今天的现实意义与未来的历史意义。
  其一,梅兰芳先生用他的实践与精湛的表演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戏曲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近几十年来,戏曲大量演出着“话剧加唱”这种类型的剧目,戏曲舞台出现了写实化、生活化的趋势,甚至许多人宣称用话剧来改造戏曲,或戏曲必须大量地借鉴话剧。其实,梅先生在几十年前就告诉了我们,戏曲表演的最高境界不是生活化、写实化,而是第一求美,第二神似。正因为此,他才创造了《嫦娥奔月》的“花镰舞”、《千金一笑》的“扑萤舞”、《天女散花》的“绸带舞”、《上元夫人》的“拂尘舞”、《霸王别姬》的“剑舞”、《麻姑献寿》的“杯盘舞”与“袖舞”。这些舞蹈姿态充满着意象化色彩,它不是生活化的,但比生活化更美。翻开《梅兰芳访美图谱》,齐如山和梅兰芳花费数月时间,将梅兰芳访美演出剧目中的几乎所有舞姿与造型拍成照片,再由画师去画底稿,经反复修改后才正式定稿。舞谱共画了二十六卷,每卷六种,共一百五十六种舞姿,齐如山则从汉唐辞赋的诗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句给每一个舞姿冠名,剧目囊括了《天女散花》《嫦娥奔月》《上元夫人》《廉锦枫》《霸王别姬》《千金一笑》《麻姑献寿》《西施》《牡丹亭·游园》《贵妃醉酒》的舞蹈身段,其精美的程度与传神的韵味,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图谱是戏曲表演最高境界的范本。这对今天戏曲表演创作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其二,今天的戏曲仍然高举着继承与创新的旗帜,未来戏曲仍然会融入时代精神,不断地开拓创新。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仅仅有方向是无法创新的,还要有创新所遵循的原则、措施、政策等系统化的方式方法。梅兰芳先生在1949年11月提出了戏曲未来发展所要坚持的创作原则,这就是“移步不换形”。当年梅先生的主张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事隔六十年后,重温梅先生的改革主张,让人不得不佩服之至。“移步不换形”生动地概括出传统戏曲形态渐变的发展规律,可以说,这是戏曲形态发展变化的重大发现。这种渐变的发展规律不仅仅只存在于戏曲的变革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越是古老的传统艺术,越是近乎完美的艺术种类在形态上的变革就越是如此,如中国传统音乐、传统书法,甚至包括传统美食、传统中医等等。当然,“移步不换形”并不是说永远不换形,只是变化采取渐进的、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当它换形的那一天,人们不觉得诧异与惊讶,会习以为常、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并热切地拥抱它。
  传统艺术发展的特殊规律来源于对艺术实践的客观概括,是对以往艺术活动实事求是的总结,而且是为了指导当前和今后的创作。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特殊规律并自觉地去遵循它、发展它,就会使我们少走甚至不走弯路,使传统艺术的发展不再去经历一番艰难曲折,不再去重画一个个徒劳的怪圈。让我们借此次纪念的东风,将戏曲艺术向前推进,以此告慰梅兰芳大师的在天之灵!

 

                                           (编辑 王霞)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