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低、拍品多、近年风生水起 但业内人士称其中有隐情
(记者 金叶) 1000元起拍、100元起拍、1元起拍……最近记者发现,“无底价拍卖”正在走红。你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低到尘埃中”的拍卖方式,事实上,去年国内拍场的许多“奇迹”都是由无底价拍卖所创下的。去年4月,一张陈鉴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图》在北京保利从1000元起拍,最后以1150万元的价格成交;去年12月,上海泓盛的纸杂文献专场,一幅倪瓒款《乐圃林居图》100元起拍,以575万元成交,被称为去年秋拍最大的“漏”……在艺术品市场普遍不景气的当下,“无底价拍卖”积聚起了难得的人气,会否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它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风险?
现象
邮币等中低档藏品
频现无底价拍卖会
东方国际应该算是国内最早采用无底价拍卖的公司。1997年,它以北京报国寺为基地,定期举行“民间收藏品拍卖会”,被称作是“老百姓的拍卖会”。每件拍品均以100元起拍,参拍者只要交200元押金就可领到竞拍牌。这个拍卖会上曾经发生过不少趣事,比如有个大妈把自己家装煤的大瓷缸拿来拍卖,最后还真被鉴定为明代青花缠枝鱼藻纹缸,以6600元成交。而在2003年,这个“煤缸”的拍卖价格已经达到230万元。
长期以来,“无底价拍卖”不时出现在一些小拍卖公司或者大拍卖公司的四季拍卖专场中,主要被应用于一些中低档藏品,如邮币、工艺品、一些非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等等。因为价格适中,这种方式成为喜欢艺术品的普通买家或收藏界的“新兵”们可贵的“练眼”机会。
而最近,这种情形似乎在发生变化。“无底价拍卖”越来越多地在大拍卖行中“现身”,包括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在内的众多知名拍卖公司都上拍了大量无底价拍品。越来越多的“无底价”艺术品被拍出了“天价”,也有许多名家之作的价格在“无底价”拍场上大打折扣,让竞拍者捡到了“大漏”。除了上述《竹林大士出山图》、《乐圃林居图》以外,去年8月,八大山人款《荷塘双鹌》也进行了“无底价拍卖”,以339.25万元落槌。
同时,正在经历大幅度调整的中国当代艺术也“勇敢”扛起了“无底价”的大旗。去年8月,北京保利第18期精品拍卖会上,包括张晓刚、钟飙、杨千等艺术家的120多幅作品全部“无底价拍卖”。有网友惊呼:“有些作品一千块就落槌,比潘家园的地摊货都便宜!”张晓刚的作品《女人体》从1000元起拍,以11.5万元成交,比它在2008年16.8万元的成交价缩水了32%;杨千的作品《无题》8万元成交,相比2007年佳士得秋拍约61万港元的成交纪录,降幅约为85%。
优势
确实有漏可捡 亦可积聚人气
为什么“无底价拍卖”突然之间热了起来呢?
天问拍卖公司总经理季涛认为,国内的文物艺术品市场目前到了调整期,作为拍卖企业,在市场下滑、收藏者信心不足、人心犹豫不定时,重新聚拢人气是十分重要的。几家拍卖行不约而同加大了无底价拍卖品的数量,就是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国外拍卖行对于艺术品的定价水平比较高,判断得比较准确。中国的拍卖行在这方面有欠缺。如果一不小心定了个超出市场承受力的高价,反而容易造成流拍。‘无底价拍卖’让竞拍者自己去定价,比较省事,而且成交率通常都是100%。然而,同样是无底价,放在国外可能未必管用。西方的艺术品市场比较稳定,无底价反而让他们觉得怪怪的。而且,无论你把底价定得多低,竞买人通常该出多少钱就出多少钱,他们很相信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对市场的判断。但中国的藏家比较‘感性’,‘无底价拍卖’有神秘感,会激起很多‘捡漏者’的参与热情。”
但真的有漏可捡吗?北京博观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运营总监巴振宇向记者证实了这种说法。从2008年起,北京博观一共推出了六场“无底价”的中国玉雕大师作品拍卖会。“几乎每一场都会有成交价低于市场价和委托人预期的情况出现。比如2009年,玉雕大师翁伟民的一件翡翠作品是8000元成交的,当时它的市场价格应该不低于3万~5万。”
虽然很多竞拍者抱着“捡漏”的心理,但总体而言,“漏”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实上,同样的艺术品,“无底价”反而更容易拍出高价。“无底价的场次,明显比有底价的要热闹很多。更多的情况是,因为人来得多,价格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争’高了。”季涛说。
此外,“无底价拍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有助于挤掉拍卖市场的泡沫。比如去年8月保利精品拍卖会的无底价专场上,以张晓刚为首的当代艺术家的部分作品发生“跳水”的情况。保利四季精品部业务经理李雅璐认为,这是因为“无底价给了藏家更大的主动权,让更多的艺术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所以产生了一个‘去泡沫化’的结果”。上海泓盛拍卖公司董事长赵涌告诉记者,艺术品市场的“泡沫”的确很难在“无底价”拍场中出现。“这几年泡沫被挤掉了不少,有些拍卖场次的成交量萎缩了50%~60%。但我们去年无底价拍卖中的纸杂文献板块一点都没受影响,比前年还有成倍的增加。”
建议
高价值艺术品需谨慎使用“无底价拍卖”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兼职教授王凤海表示,“无底价拍卖”实现了完全由竞买人来行使定价权。“拍品到底值多少钱,不再由一部分人先定一个价格,而是交给竞买人所代表的市场来决定。它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公平、公开、合理的交易方式,是具有推广意义的。”
“但要想做好‘无底价拍卖’,尤其是高价值艺术品的‘无底价拍卖’,应当具备一些相应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拍卖企业应该比较专业,有较强的号召力,并且在拍卖前进行非常广泛的宣传;其次是拍品的收藏人群要比较广,有相对多的人群被吸引来参与竞拍,参加的人越多、越专业,竞拍结果就越接近于艺术品的真实价值。”王凤海说。在他看来,“无底价拍卖”的结果有不可预知性,而艺术品的价值又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在艺术品拍卖中一定要慎用“无底价拍卖”,尤其是高价值的艺术品。
据记者观察,虽然目前“无底价拍卖”做得风生水起,大多数拍卖公司看似随心所欲,实则不逾矩。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都在恪守自己的“红线”。巴振宇告诉记者,北京博观选择的大都是市场价在5万~10万的作品。“几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作品,我们不会拿来进行‘无底价拍卖’。主要是因为不可预测性太大,风险太大。而且拍卖的时间也会过长,不利于节奏的控制。”
尽管倪瓒款《乐圃林居图》在无底价专场拍出了500多万元的高价,但赵涌坦言,这对于泓盛也是一个偶发事件。价值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艺术品,如果事先知情,泓盛一般也不会拿出来做无底价拍卖。“能收藏这个价位的艺术品的人群太少了。同样,当代艺术品,如油画、雕塑,我们现在也不会拿出来进行无底价拍卖,因为收藏的群体也不大。收藏的群体越小,假成交、相互做局的可能性就大,风险也越大。邮票就非常适合‘无底价拍卖’的方式,《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市场价值现在是100万元,我同样敢拿来‘无底价拍卖’。因为它的收藏群体太庞大了,藏家之间根本不可能提前商量好‘做局’。”
赵涌透露,1月21日起,泓盛“无底价拍卖”的纸杂文献板块将在网络上开槌。“如果拍卖现场只有几十个人的话,那还是有可能捡到漏,但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拍卖,每天有成千上万人前来鉴赏,那基本上不太可能捡到漏,‘无底价’拍出的价格也就更接近于它的真实价值。”
短板
结果不可预测 投资更具风险
“无底价拍卖”结果的不可预知性,使它具有更大的风险。很多人认为,一个显而易见的推理是:既然敢于“无底价”,那么拍品说不定是“有问题”的便宜货或者伪劣品。巧合的是,去年在“无底价”拍场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陈鉴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图》和倪瓒款《乐圃林居图》,都有自己的克隆版本。前者的同名之作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而后者的同名之作在2007年北京保利曾经拍出过671万元的高价。李逵和李鬼,分不清哪个是真迹,哪个是仿作。
“拍卖公司既然让拍品‘无底价’,就是因为它没把握,也不敢保证品质。买家哪怕用1亿元买了幅有问题的画,拍卖公司也不会为此承担任何责任。”北京隆荣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建业说。
但也有人认为,目前国内的拍卖公司,不管是“有底价”还是“无底价”,普遍都是既不“保真”也不“保退”。虽然在“无底价拍卖”中,买家承担的风险的确增大了,但是这个风险至少没有变得更加突出。
另外,根据“游戏规则”,“无底价拍卖”不可以流标,标的必须卖给场上出价最高的竞拍人。“如果是些不太值钱的小艺术品,无底价拍一下未尝不可。但如果真是特别有价值的,这样做的风险就太大了,我不太相信会有那么傻的卖家。负责任的委托方会对自己的东西有一个基本认识,如果是特别有价值的东西,他怎么会连个保留价也不提,让人随随便便就买了呢?”刘建业说,“拍卖公司必须对送拍人和竞拍人负责任。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东西,你从100元、1000元开始拍,外国人会怎么看我们的文物?本来就够混乱的了,这样下去更加不知道怎么分辨真伪了。”
赵涌则表示,他并不担心真正的好东西会“一不小心”被当做便宜货给人买走。“泓盛这次拍出高价的《乐圃林居图》,本是一个送拍人送来的一大箱东西中的一件。对于这种大批量的送拍,我们没有办法一一研究和梳理,通常的做法是放在纸杂文献板块用无底价的方式拍。拍卖前,给每一件拍品拍了照片,放入图录,什么说明都没有写,甚至连倪瓒的名字都没有提。但后来我们不断接到很多藏家打来电话咨询这件拍品,我们才意识到这有可能是倪瓒的一件精品。这件作品开槌之后,引起场内藏家和电话委托人的激烈竞购,直到最后拍出了高价。这件事说明一个问题,只要是具有号召力的拍卖行,并且事先做了充分的推广,吸引了足够多的专业藏家到场,他们的竞拍自然会给予拍品一个负责任的价格——哪怕这件拍品的价值事先根本没有被藏家和拍卖公司发现。说到风险,其实我们最怕的是顶级买家私下‘做局’。比如本来可以出到1000万元的拍品,但是他们商量好不出价了,让人300万元就买走了。”
季涛向记者透露,因为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有的拍卖公司会有规避的方法,“比如,让卖家在那守着,万一拍便宜了,就举牌把它拍回来。这种做法虽然违规,但目前来看也不可能完全避免。”
链接: 何为“无底价拍卖”?
无底价拍卖是相对于有底价拍卖而言的,一般拍卖会上的拍品都会有一个底价,它是由委托方和拍卖行共同商定的最低出卖价格。如果场上所出价格低于底价,拍品就宣布流拍。而无底价拍卖是无估价拍卖,拍卖公司对拍卖品并不提前设定底价,由竞买人自己竞相报价,最后由报价最高者购得。
一般有这样几种无底价起拍方式:国内最常见的方式是拍卖师以最低的竞价幅度起拍;拍卖师让场上的买受方先自由报价,此时不考虑竞价幅度,出1元也可以,出8万元也行,拍卖师再在买家报出的第一口价基础上按照规定的竞价幅度继续加价;国外大拍卖行常采用的方式是拍卖师根据自己对该无底价拍品的估价出一个起拍价,如果有人应价则继续按照此时的竞价幅度继续加价。如果无人应价,拍卖师可以再次调低起拍价继续询价,直到有人应价为止。
(编辑 段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