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网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吉林 辽宁 江苏 山东 安徽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陕西 山西 黑龙江
四川 青海 海南 广东 贵州 浙江 福建 台湾 甘肃 云南 宁夏 新疆 西藏 广西 香港 澳门 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拍卖信息 >> 杂项拍卖 >> 内容

靠西方撑持生存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遇冷

  核心提示:靠西方撑持生存的中国“当代艺术”拍卖遇冷 ...
  日前,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在夜间开拍。这场拍卖在尤伦斯、萨奇们已走人,中国“当代艺术”家得自己照顾自己的背景下展开,其效果是值得玩味的。有人描述道,“拍卖现场表现很冷,藏家来得也很少,作品拍完1/3后,现场买家开始离席”。“在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现场,记者发现明显少了些中国大陆军团的面孔、东南亚收藏家团体,不论是资深藏家或是中国内地的画廊主这次大多都没有出现。出现的仅仅是一部分港台藏家、画廊主及少部分的金发海外藏家。”由于大多数成交作品都在刚过估价或低于最低估价时成交,153件拍品售出111件,所以这场当代亚洲艺术拍卖总成交价1.17亿港元,大大低于预期估价。这次拍卖,被策展人顾振清称为“当代艺术黑色星期天”。因为“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或在泡沫挤干的底价位上不断流标,或以市场价30%或更低的‘白菜价’成交。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而这次香港苏富比秋拍,或许真的“意味着曾经受到西方暴发户买家吹捧的中国当代艺术全面崩溃,他们联手制造的艺术大生产运动全面结束。”
  人们在分析这批艺术品“崩盘”的原因时,往往归咎于大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的影响,归咎于大陆的税务风波让买家信心受挫,甚至还怀疑与苏富比的拍卖策略有关。但原因显然不可能是这样。因为当天下午和第二天,同一个苏富比公司和香港同一地点还有“20世纪中国艺术”和“中国书画”两个专场拍卖,结果就大不一样。
  有钱的中国藏家要买的是真正属于中国的优秀艺术。笔者在2011年6月25日《美术报》上曾发文《别了,尤伦斯》。谈到这位要告别中国的“中国当代艺术保护人”甩卖手中的当代艺术。去年4月香港苏富比为尤伦斯当代艺术收藏进行了专场拍卖,而在大致同时的北京嘉德春拍和保利春拍中,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拍出4.255亿元人民币,王蒙《葛稚川移居图》拍出4.052亿(包括佣金)。光齐白石或王蒙这一幅作品,就比尤伦斯专场106幅“当代艺术”“经典”作品之总成交额4.27港元还多出不少!当然,最具戏剧性对比的是这场秋拍:同样一个拍卖公司苏富比,同样一个香港卖场,甚至同样一天,亦即同时同地同拍卖公司,仅仅一个是下午,一个是晚上,一个是常规的“20世纪中国艺术”,一个是“当代艺术”。 “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总成交1.92亿港元,150件拍品的成交率为90%。到第二天,即10月8日,同一公司同一地点,香港苏富比2012年中国书画秋拍就更具对比意义了。该场拍卖总成交额4.148亿港元,成交额为拍卖前估价的两倍多。而拍卖件数及金额成交率分别高达97.2%及97.1%。
  有人这样总结中国“当代艺术”的“集体滑铁卢”:只要“国际上各大财团基金会的收藏不会为此投资,这个市场就不可能发展壮大。”亦如笔者早就说过的那样,一个以西方的观念、样式为标准,其生存靠西方撑持的中国“当代艺术”,可以在西方人的炒作下获得短暂红极一时的假象,但当中国社会的综合实力增强后,符合民族审美需要的民族艺术肯定会获得强力发展。前不久,有中国当代艺术中心要转移香港之说。笔者曾撰文说过,“这种本来就不属于中国的东西在中国到哪儿都呆不住。” 这次在香港的“当代艺术黑色星期天”无疑又是一个证明。
                                                 (编辑 孟飞)

 来源:人民艺术家网
  • 欢迎投稿 | 会员搜索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主管:文旅部·中乡会扶贫委
  • 人民艺术家网 www.rmysjw.org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5 www.rmys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41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