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语/文 耿涵/图
龙年到来前夕,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前往天津市西青区杨柳村镇看望年画艺人王学勤。
今年,冯骥才除了依例给王学勤带来了酒和水果,还带来了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的《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这套由冯骥才担任主编的丛书,是将全国各地木版年画产地的传承人进行科学的梳理,以口述实录的方式整理成册,为后人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民间文化档案。
这本书对王学勤来讲,最重要的价值是将他的“缸鱼年画”,还有他独特的民间制作技艺,完好无损地呈现给了下一代人。
说起冯骥才与王学勤的交往,还得从冯骥才无意中看到了一幅带着浓郁泥土气息的杨柳青缸鱼年画开始。杨柳青年画有“春版”和“秋版”之分,王学勤的“缸鱼年画”正是“秋版”的代表。“秋版年画”指的是由地道的农民制作出来的年画。农民一年到头在田间地头忙活,只有秋天收获庄稼后,他们才开始为春节制作年画,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上世纪末,能画缸鱼年画的就只剩下王学勤一人了。他的“缸鱼年画”保持着农耕社会的原始味道,画面大写意,色彩十分艳丽,视觉非常强烈,算得上是杨柳青年画的“活化石”。
冯骥才最关心的是两件事。一是缸鱼年画的传承,二是王学勤的生活。说起传承,王学勤眉飞色舞:“如今我有了三个徒弟,一个是外村的,另两个是我的儿子和侄子,现在他们都能独立做活儿了。而且,年画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好。”讲到如今的生活,王学勤更是知足。他告诉冯骥才,老房子拆迁后自己的新房今年春天就会拿到钥匙。镇上的领导非常重视老艺人的生活,王学勤现在临时居住的小院多达七间房,好日子让他的心也更敞亮了。
冯骥才对随行的年画基地研究人员说:“作为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的龙头项目,随着《中国木版年画抢救集成》和《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的面世,这一项目的抢救工作已全部完成。但绝不是高枕无忧了,离开政府和专家的保护与帮助,他们会自生自灭,还会面临消亡。”最后,冯骥才语重心长地说:“如何帮助这批传承人,鲜活地保护好他们手中的技艺,让民间文化传承发扬下去,将是‘后非遗’时代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
(编辑 初科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