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涓
周末的中午,阳光有些刺眼。匆忙赶往蜂巢剧场,为的是看一看话剧导演孟京辉怎样摄影。蜂巢剧场,地如其名,蜷缩在楼的一角,像大树上凸出来的一个蜂巢。舞台有些陈旧,地面上斑驳地一块块掉了色。谁能想到,这里诞生了《恋爱的犀牛》,诞生了《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诞生了《初恋》。
“非旅行家,非摄影师,只是用相机串起的旅程。我甚至连中国,连北京的很多地方都没走过。”一开场,孟京辉这样介绍自己。在这里,孟京辉是一个拿起相机记录自己旅程的人。每一张照片背后有他那一刻的心情,所以每一张都弥足珍贵。喜欢这样真实的、真情的、跟普通人一样的孟京辉。那么,我们就抛开话剧,看这样一个老孟怎样讲述他的旅行,他的摄影,他的心情,他的梦。
在路上 孟京辉/摄
孤独的时候上路,眼睛就和心在一起了
“旅行和摄影,是两种不同属性的小规模创造体验。那是一种个人的体验。”孟京辉这样概括。《恋爱的犀牛》的演员刘畅曾独自驱车从成都到拉萨,“一个人不说话、特别孤独的时候,眼睛就派上用场了。”孟京辉对此很赞同,因为这时眼睛和心就在一起了,可以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无论是旅行中拜访未知国度时的兴奋感,还是摄影时捕捉戏剧性场面的紧张感,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能让人们充分地感受从期待、体验到回味、分享的过程。”
“如果是孤独的旅途,你的照片就有救了;如果是快乐的旅途,照片基本没什么意思,属于茶余饭后的消遣了。”孟京辉展示他用佳能相机或者用卡片机甚至用手机偶然拍下的一张张照片,西班牙的,波兰的,西藏的,舞台幕后的,归途中的。让人感觉到他一直在路上。他喜欢放松状态下的摄影,喜欢一张西班牙照片,因为“它消除了要表达的东西,体现一种简简单单的心境”。一个用无数表现力极强的舞台语言揭开世界的人在向我们展示一个什么也不需要表达的画面与空间。
黑白照,藏在心情背后跟世界对话
孟京辉认为,旅行的作用是开阔眼界,摄影的作用是把“眼见为实”转换成“有凭有据”,创造属于这段旅行的完整的、可以永久珍藏的记忆,两者相辅相成。然而,眼见未必为实,记录未必与事实一致。所以他也强调:镜头与心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反倒是不一致时感觉最为奇妙。孟京辉也曾说过:我做话剧不强调戏剧性,而强调它的视觉性,但是我拍摄作品却要强调戏剧性,无论是对比、矛盾还是抗争。
黑白照片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点。曾经有人说,彩色还原的不一定是真相,灰色的画面会说谎,因为它融合了两种矛盾的态度,只有黑白照片才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在波兰一个小镇上,孟京辉独自旅行的两天,阴天,街上没有一个人,孟京辉孤独地走着、拍着,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摄影机”,只有黑白照片能反映当时的心情。他说,波兰是一个苦难的民族,颜色加进去会觉得是对自己心情的背叛。主观的色彩,矛盾的画面,孟京辉藏在自己的心情背后去跟这个城市对话。
追求戏剧性,然而也不要刻意地试图捕捉任何戏剧性的场面,孟京辉跟摄影发烧友们分享:以纪实为目的拍摄一开始是破碎的片段,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人的拍摄技巧和擅长的摄影方式都不同,一旦按下快门,除了技术或者相机机能造成的“事故”外,这张照片就是有故事的了,不要轻易删除你拍下来的东西。
有温度的照片,会成为你的能量源
孟京辉旅行时会随时带着相机,他知道自己拍的照片不会成为千古绝唱,但是,“它跟我的心情有关,我不是想拍出一个得意的人脸或者风景,更不是拍一个取悦我的朋友的好玩的照片,我只是记录自己用手,用眼睛,用心看这个世界的心情”。拍出的照片,孟京辉平时都不怎么看。偶然翻看,就像跑进一个时间隧洞,从一个到下一个,甚至记忆都已经模糊,但是“它们在那儿,一直是一个能量源在跟你对话”。孟京辉说,它们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伴随着你,你的生活又多了一个空间,你可以跳跃、沉溺其中。
孟京辉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一次老师让他们拍摄豆芽生长的状况,孟京辉就拿一个淘汰掉的旧相机给儿子用,告诉他早上拍一次、晚上拍一次。小孩就真的每天都拍,可以想象,或许某一天早晨,上学要迟到了,小男孩一边刷牙一边赶紧“咔”拍一张;或许某一天晚上,做完作业躺下睡觉了,突然想起小豆芽,就一骨碌爬起来“咔”拍一张。孟京辉没有注意,到最后儿子拿照片给他看时他很吃惊,或者说感动,他没想到一个小孩能坚持那么久,“这个时候看到的就已经不是技术了,甚至都不是说有感觉,而是有能量。当你把能量搁进照片里去的时候,它就会反馈给你,成为你的能量源。这些都是有温度的照片。”
孟京辉说,按下快门,这一刻,你就是生活的导演。用光影叙事,用照片说话,用你的态度完成每一次小规模的创作。我想,我也应该拿起一个镜头,走一段孤独的旅程,去寻找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自己了。
(编辑:马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