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刘双一 张三妹)近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齐物等观——2014年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在热烈而隆重的气氛中成功开幕。中国美术馆作为全球第一个将“新媒体艺术”列入学术视野,并成功实现三年展规模的美术馆,继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文化项目“合成时代——媒体中国2008”及2011年“延展生命——媒体中国2011”展览后,一直到2014年的“齐物等观——2014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作为三年展项目,成为中国美术馆的学术展览品牌项目,展览汇聚来自全球最新媒体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展示艺术与科技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的发展状态。为国际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搭建一个不断完善的宽广平台,同时也为中国观众拓展更加开放与多元的审美境界呈现了值得期待的视觉盛宴。
本次展览集合了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韩国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65位艺术家的58组件媒体艺术作品,绝大部份作品是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是一次国际新媒体艺术大规模的集中亮相,展览的作品,一方面强调艺术作品作为探讨哲学命题的载体意义,另一方面更是意在突出媒体艺术的科技含量和互动价值,展览中的许多作品需要和观众一起来完成实现。本次展览举办之际,中国美术馆还邀请部分国内外知名哲学界、媒体理论界和艺术界研究“物”这一命题的学者展开讨论,探讨“物”的意义和观察与体验“物”的方法。同时展览期间,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观众提供导览,并开展大学生走进国家美术馆的高雅艺术活动。
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项目能够持续办下去并形成品牌,主要得益于前两届的展览收到得非常强烈的良好的社会反响。一种反响来自于艺术界内部,看到中国美术馆空间里,有这么多国际优秀的艺术家,带来他们最新的作品。另一个反响来自观众,因为中国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如何使公众的审美境界更加开放,或者更加的了解全球。如何能够使公众从艺术的创造性,艺术家的创新艺术中,获得关于创造性的价值的认识。新媒体艺术展在这方面起到了最好的作用
中国美术馆发起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是经过思考和努力判断中国艺术在这个时期发展所需要摸索的当下艺术新创造。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许多传统形态的展览,让公众了解艺术在当今创作上的探索,但对于新媒体艺术,这样一个比较前沿性的领域,中国美术馆更是需要在全球文化的条件下不断的推出新的主题,形成固定化的展览机制,由此使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形成广泛的交流,唤醒观众对新媒体艺术发展的认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认为:“国际新媒体艺术不仅体现出活跃的现场观感氛围,更体现出深刻的学术品质。”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媒体时代,特别在媒体软件和硬件不断发展的时代,艺术如何借助媒体科技的力量同时又能体现艺术家的社会关怀,文化关切,特别是从艺术创造性思维的角度,能够使媒体艺术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对于社会公众在认知世界上是一次眼界的开阔。虽然展览的主题在知识学界将引发在科技条件下对物体的属性与生命涵义的深刻思考。但从开展后的观众反响来看,新媒体的展览形式却可以吸引各个层面与不同知识背景观众的热情参与及积极关注,使观众在传统的参观美术馆的体验中,获得新艺术形式带来的欣喜与快感,拉近了美术馆与公众的距离,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与发展的审美文化需求。努力使中国美术馆在国家文化地标与文化审美家园的多元选择的新形势下不断增强活力,推动美术馆文化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编辑 段任飞)